完善老年教育 中国230万老人步入“课堂”


青岛新闻网 2004-10-14 11:24:50 新华网
页面功能 【】 【
】【】【打印】【】
![完善老年教育 中国230万老人步入“课堂”]()
新华网上海10月13日电(记者潘清)这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没有考试也得不到任何学位,却一样听得聚精会神,学得孜孜不倦。在中国,日趋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使230万老人得以步入“课堂”。 来自13日开幕的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第22届代表大会的消息说,中国目前已拥有各类老年大学和
老年学校2.6万余所,在校学员超过230万人。这意味着每100位中国老人中,有2位接受了各种方式的老年教育。而在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这个比例已接近10%。 遍布全国的老年学校,成为中国老年教育最直接的方式。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秘书长刘平生介绍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兴起以传授知识、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的老年人学校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特色,多门类课程设置、多渠道办学、多层次教学的老年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 中国最早出现的老年大学,是为一批参加工作较早、享受国家优厚待遇的退休公务员而设立的,课程以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画和健身项目为主。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教育的普及,老年学校学员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和来源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普通老年人开始走进这些特殊的“课堂”。 前不久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相比,目前在老年学校就读的学员中,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55岁以下的低龄老人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学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由23%上升到34%;退休职工的比例则由不到四成提高到了85.3%。 受教育者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在书画等颐养康乐型课程的基础上,计算机、外语、缝纫等一些应用技能型课程开始进入老年学校的教学计划。而广播、电视、函授和网络教学,更构建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在这些虚拟的课堂里,老人们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广泛,涉及了老年社会心理、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老年营养与食疗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除了各种形式的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更多的老人接受了没有固定教师、固定场所、固定学习时间和内容的社会教育。各种读书班、读报组和讲座,为文化程度较低或仍在从事社会劳动、家务劳动的老人们提供了最新的社会信息。北京申办奥运会、上海申办世博会、台湾问题、反恐行动,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如今也成了老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方兴未艾的老年教育,正在帮助越来越多中国老年人重新焕发活力。上海老年大学校长郑令德评价说,老年教育帮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无所事事享受“天伦之乐”的“消极养老观”,转化为学习新知识、走向社会的“积极养老观”。一些因为离开工作岗位、与子女分开居住而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的老人,也在学习和频繁的人际交往中走出了心理上的困境。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秘书长刘平生表示,老年教育将在中国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而来自上海的消息则说,这个城市正逐步把老年教育纳入成人教育和终生教育规划。到2005年,上海将有14%的老年人参加各类老年学校学习,到2015年,这个比例有望达到22%。(完)
特约编辑:yxchu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