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谭萍蔡君彦
核心提示│退休了就得在家看报纸、遛鸟、跳广场舞?NO,NO,NO!不少老年人忙着“充电”上大学呢!近日,外省爆出老年大学“一位难求”,排队领号上大学的新闻。大河报记者走访发现,其实咱郑州的老年大学也是相当火爆,英语、摄影、电脑、智能手机等课程也非常受老年人欢迎。更便利的是,不少老年人在家门口的社区里就能“入学”。
课堂│
打功夫扇、学书法老年大学的“学生”们劲头十足
“来,咱们跟着音乐,再完整打一遍。”11月12日上午9点半,在位于郑州市纬二路的金水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甲院社区门球场内,20多位老人手拿红扇,正专心地跟着老师曲淑霞学习太极功夫扇。
有“舞”,也有文。在曲淑霞带领大家学功夫扇时,位于郑州市纬五路上的通信社区一栋小楼里,另一拨老人也忙着上课:跟着康文静老师学硬笔书法。“你看,这两点不能碰到一起,中间要留空,这样,字就显得空灵。”康文静老师一边用红笔在学员的练字本上批注,一边辅导。
66岁的鲁光华老人从戊院社区赶来上课,把儿子当年上学时留下的作业本拿来练字,一大本已快写满,练字本旁边还记下老师教的要点:写长横不能平,两头垂带拱形,短横右上扬,用力一样强……
这,就是郑州市花园路街道老年大学的“学生”们上课的情景,那学习劲头,绝对不比年轻人逊色。
火爆│社区开课4年多从7个班增至25个班
摄影班、英语班、健康大讲堂、智能手机班……大河报记者细数花园路街道老年大学2015年秋期课程一览表,发现开设的课程很多。
据派驻花园路街道老年大学的恩夕社工吴陕南介绍,花园路街道老年大学是花园路街道办事处探索推行“社区文化养老”的服务项目,2011年12月正式成立,由社工和社会组织负责运营管理,为辖区老年人搭建增长知识、互帮互助、促进健康、交友联欢的平台,“让大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年大学有多受欢迎?“刚开始设
置7个班,开设7门课,现在增加到25个班、开设17门课。”吴陕南说,目前,花园路街道老年大学已覆盖10个社区,学员多达800多人,60岁至65岁老人是主力学员,年龄最大的学员83岁。
而在2013年成立的郑州社区大学里,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课程也有不少:编织班、串珠班、摄影班、计算机班等。“我们的摄影班相当受老年人欢迎,每年3月、9月开班,一次招30个人,常常是一开班就报满了。”郑州社区大学助学服务部部长乔涛涛说,这些课程都是供老年人免费学习的。
益处│老年人上大学,既学技能又愉悦心情
“开办老年教育特别有必要。”乔涛涛说,因为,老年群体希望有交流的空间,不仅仅是学习。
72岁的阴女士说,她今年9月刚加入社区老年大学,报的班有功夫扇、丝网花等,前不久由于老母亲去世,她的心情一直不好,后来在大家劝说下,她又出门舞起功夫扇,情绪好多了。
“之前就是在家带孩子、买菜、做饭,如今老年大学有好多课可以选,能学不少东西。”在66岁的安月兰、71岁的赵喜梅老人看来,老年大学,让大家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充实,人变得更精神更乐观,还结交了新朋友。鲁光华说,在书法课上能学写好字的方法,“自己练好心里高兴不说,将来还能教孩子”。
难题│师资、场地“困住”老年大学发展
据了解,我国最初的老年大学是为适应党的干部离退休制度而建立。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老龄化,各类老年大学不断涌现,成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然而,师资匮乏、场地受限,是老年大学“绕不开”的难题。
乔涛涛说,希望全社会共同推动社区教育,尤其是老年社区教育。他特别叮嘱大河报记者,如果谁愿为老年人学习提供支持,请@新浪微博“郑州社区大学”,也可以拨打0371-67630632,或发
消息给微信公众号“学习郑州”。
目前,不少老年大学是这样解决师资问题的:能者为师,志愿授课。鲁光华说,他所在的老年大学里给大家上课的是在某领域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发挥余热,志愿服务当老师,在不擅长的领域,又成了跟着其他人学习的学生。
关于场地问题,有人建议,能否让文化场馆、一些学校和机关单位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对外开放场地,解决部分难题。
探讨│火爆的老年大学该怎样普及?
老年大学如此火爆,今后该怎样保持吸引力?不少老年大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老年人的需要开课,自然能吸引老年人来学。
“开课前我们都会做调查,看大家想学啥。”吴陕南说。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