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老年教育“夕阳红”今日风景如画 品质提升“伊甸园”生活幸福似锦 |
|
|
|
|
|
教育,是伴随人成长、发展的主线。人的精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学习的精彩,就是由学习而产生的成就与乐趣的精彩。 老年学习,是老人生命的“夕阳红”;老年教育,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在上海,老年教育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上海老年教育高品质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学习、生活的“幸福港湾”。 伴随上海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老年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不断攀升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24.5%的现实,老年人对学习的渴望与需求,使老年教育遇到了数量增加、品质提升的挑战,也迎来了规模扩大、繁荣发展的生机。 伴随老年学校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上海老年教育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兴旺:政府主导,通过政策引导,提供资金,资助创建老年大学,让老年教育“如沐春风”;学习团队,经过科学组合,发挥特长,产生凝聚功能,让老年教育“如雨后春笋”;老年学习,各得其所,丰富生活,增加情趣,让老年人“如鱼得水”,这是申城学习型社会老年教育的一幅绚丽画卷,也是申城老年社会学习型生态的一池源头活水。 规范化、高品质、可持续的老年教育,让老年人学有所得,得有所求,求有所乐,既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也提高了生活的品质,更对社会的和谐起到了催化作用。 【最新信息快递】“东南西北”:4所老年大学分校基本建成 上海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格局,基本形成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合力形态。 而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市教委已在本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选择了浦东、普陀、徐汇、宝山等四区新建4所上海老年大学分校,以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就近、便捷、快乐”老年教育工作要求,目前进展顺利。 据市教委对“在全市建设4所上海老年大学分校”2012年度实事项目的工作总结透露,截至2012年底,4所分校总面积达到25540平方米,比计划实施前增加16840平方米,增长率为193%;功能专用教室56间,比计划实施前增加32间,增长率为133%;开设课程366门,比计划实施前增加221门,增长率为152%;在校生人数达13357名,比计划实施前增加7187名,增长率为116%。 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 加大课程培育 做大资源支撑 课程的丰富性、选择的自由度,是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的特点。 学校在九大类课程体系框架下,开设课程做到四个兼顾:一是不仅注重开发老年人需求量大的课程,还兼顾小众需求。如不仅开设钢琴、声乐等课程,还开设手风琴、萨克斯、古筝等课程;不仅开设电脑与生活课程,还开设电脑维修、ipad操作等。二是不仅注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还兼顾主流价值的引导需求。如:去年秋季除了一般招生宣传外,还从弘扬主流价值取向,提升人文素养的角度,重点推荐了16门课程,如旅游文化、经典赏析和上海的文化等,主动引导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三是不仅满足正常人的需求,还兼顾残疾人的学习需求。如:学校专门针对老年残疾人开设“挚援课堂”。四是不仅建设常规课堂教学类课程,还重视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的高水平公益性讲座和自主性学习沙龙,丰富老年教育的形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成为徐汇老年教育的品牌,常年保持5000人次的参与率。自主性学习沙龙满足了一部分老年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互动交流能者为师”的学习研修需求。 为了保证课程的丰富性,学校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聘任名师名流,开设品牌课程。学校聘请上戏教授、上师大教授和上图研究员,聘请特级教师、高技能人才和著名艺术家,让他们在分校执教,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学员。二是依托业余大学专职教师。以大木桥路校区为例,2012年秋共聘请教师58人,其中校内专职教师13人,占22.4%,共开设96个课程班,校内专职教师开设21个课程班,占22%。2013年春,参与人数更多,增至16人,拟开设课程班26个。三是利用社区学院的综合资源,夯实师资基础。社区学院在全区共建立15个课程教研基地,发挥孵化提高作用,围绕课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称职的兼职师资候选人。四是创新关爱机制,留住人才。 上海老年大学普陀分校 强化团队建设 引导学员分流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