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保姆选聘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家政会所 健康课堂 家政管理 经营与思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人生晚晴重 最美夕阳红(图)

人生晚晴重

 
 

人生晚晴重

 
 

人生晚晴重

 
 

人生晚晴重

 
 
 


  随着城市发展的提速,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截至2011年底,河西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9.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3%。面对这一庞大群体,河西区在开展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新途径,研究新办法,坚持政府搭台,老协担纲,树立品牌,大力推广“老有所乐在民间”模式,让广大老年人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老年文化成了社区文化的主力军,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远离寂寞,为自己增添晚年生活的精彩。

  1 政府搭台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

  河西区现有50余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全部设有文体活动室、阅览室和老年课堂等,向广大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

  河西区投资300余万元装修了新的区老年大学示范学校和梅江老年大学分校,共占地3000多平方米;投入70多万元,创建了35个“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每个街都有2—3个中心,老年人参加学习的人数大幅度增加。

  每天早上,伴着晨曦,河西区珠江公园、红光公园等休闲场所逐渐热闹起来,社区里的很多老年人团队开始晨练和健身活动;在汉江里、德才里等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里开始有了三三两两老年人的身影……走在河西区的公园、社区里,能看到不少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的好去处。

  近两年来,河西区先后投入资金千万余元,建成50余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全部设有文体活动室、阅览室和老年课堂等,向广大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全区先后改造了珠江公园、红光公园等150余处文体活动场地,在公园、社区内添置 534件健身活动器械,积极引进体彩公益金,建设市民“健身路径”百余处。为了给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学的阵地,河西区投资300余万元装修了新的区老年大学示范学校和梅江老年大学分校,共占地3000多平方米;投入70多万元,创建了35个“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每个街都有2—3个中心,老年人参加学习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河西区利用“河西区全民终身学习网”,开办了网上老年学校,给老年人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老年文体活动设施面积的大幅增加和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为大力推广“老有所乐在民间”模式提供了硬件保障,使社区老年人能就近在社区方便地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为社区老年人进行交往、参与活动、愉悦身心创造了有效、便利的条件。

  河西区把最大限度地整合老年人活动阵地资源作为推广“老有所乐在民间”模式的重要举措来抓,在抓好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公园、社区广场等活动阵地的基础上,全区开放了20所大中小学活动设施,建立驻区单位对社区开放教育基地222处,各类培训场所312处,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更专业的健身活动设施。在整合老年人活动阵地资源中,河西区注重老年教育载体建设,为老年人终身学习提供有益场所,成立了区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全区现有区老年大学1所,街道老年学校15所,社区老年学校分校178所,老年学员自愿参加,免费入学,不限年龄,课程自选,每年开设16大类 237门课程,办班7060个班次。每到双休日,老年朋友就会从四面八方聚到课堂里,连续多年从未间断,如今累计参加学习活动的学员已达412万人次。老年人参与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老年人文化品位也逐渐提升。

  2 老协担纲

  自主管理 自愿参与

  河西区13个街道、16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老协组织,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老年人协会全覆盖组织体系。

  在基层老年人协会的担纲组织下,中老年文化艺术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近两年,河西区中老年文化艺术团队由1600多个发展到2487个。

  河西区各街道社区老年人活动多姿多彩,带头推广“老有所乐在民间”模式的同样是一群老年人基层老协的会长们。他们奔走在街道社区里,忙碌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社区舞台上、讲台上,身体力行,让更多的老年人学会享受晚年生活。

  在河西区,13个街道、16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老协组织,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老年人协会全覆盖组织体系。全区90%以上的老协会长由党员、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担任,他们热心社区老年人公益事业,热心社团文化活动,倡导老年朋友们从小家中走进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来,在娱乐健身的同时,结交新伙伴,拥有快乐。天塔街老协会长刘宏智在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老年课堂上就老年人如何积极养老举办过多次讲座;尖山街老协会长王纪瑞擅长各种舞蹈,在公园里开设舞蹈班,将舞蹈方面的知识传授给社区老人;越秀路街老协会长王炳茹自编健身操,在社区中心成立的舞蹈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些老协会长的带动下,参加到老协各种文体活动中的老年人显著增加。

  在基层老年人协会的担纲组织下,中老年文化艺术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河西大地上,老年文化艺术团队遍布全区各个角落,老年人自愿参加。近两年,河西区中老年文化艺术团队由1600多个发展到2487个,为大力推广“老有所乐在民间”模式夯实了团队基础。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这些团队利用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开展文体、教育、科普、健身等多种多样活动,吸引了大批社区老年人参加,参与人群不断加大,极大地丰富了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扩大普及率,针对老年人的不同爱好和特长,各街道、社区成立了书画、绘画、摄影、合唱、京剧、舞蹈等不同形式的老年活动团队和兴趣小组,供老年朋友自愿选择。有的团队和兴趣小组还聘请专业老师辅导,老协中的许多文艺爱好者在他们的指导下,已成为社区中老年文化艺术团队的骨干力量,推动社团不断发展,进而吸引了更多的社区老年人参与,使文化社团日益红火。

  3 扩大参与

  突出特色 创建品牌

  河西区各街道、社区老协在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中,扩大参与面,积极培育老年人乐于参与的“草根”社团,创建了一批有影响的老年人特色活动品牌项目,吸引了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为推广“老有所乐在民间”模式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河西区坚持在重大节日期间发挥老年人特色活动品牌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引导老年人振奋精神,提高生活品位和质量。

  友谊歌会、柳林百科知识讲坛、桃园老年读报组、天塔街积极养老研究小组……在河西区,13个街道的老年文体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更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打造出各自的活动品牌,社区老年人参与率不断提高,为老年人搭建了展示才华和文化品位的舞台。

  河西区各街道、社区老协在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中,扩大参与面,积极培育老年人乐于参与的“草根”社团,创建了一批有影响的老年人特色活动品牌项目,吸引了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为推广“老有所乐在民间”模式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陈塘庄街、东海街、柳林街老协自发组织的读书会,邀请著名散文家张宝树与几十名老年读书爱好者畅谈读书心得,气氛非常热烈。尖山街老协组织的街道老年人运动会,坚持每年一次,社区工作者和老年朋友们同台跳操、同台比赛,吸引了众多老人报名参加。马场街老协开展的“相约你我她,说说心里话”活动,组织老人相聚一起谈国事、说区情、聊新闻、话健康,邀请名人走进聊天室,以专家解答、观众互动的形式,请名人讲解,成为社区老年朋友每月的固定活动……与此同时,河西区积极发挥这些街道特色活动品牌的作用,深受百姓欢迎的邻居节、居民节、安居节、互助节、读书节已经成为展示老年人特色活动的舞台,老年人成为这些活动载体的参与主体,在参与活动中,老年人协会的认知度、威信力不断提升。

  金秋时节,河西区各街道社区迎庆中秋、国庆和重阳节活动又开始掀起高潮。多年来,河西区各级老协组织坚持在重大节日期间发挥老年人特色活动品牌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引导老年人振奋精神,提高生活品位和质量。作为品牌项目,河西区坚持每年举办的“庆重阳”大型文艺展演,已经成为“老有所乐在民间”模式的一大特色亮点。今天,河西区将在珠江公园举行“老有所乐在民间”文体展演,届时河西区的多个老年人文化社团将参与其中,一展河西老年人的风采。

  每到周三,马场街新闻里社区活动室里的老年人网吧准时开放,一群鬓发斑白的老年人会坐到电脑前进行网上冲浪……

  马场街 银发一族网上冲浪

  老年人网吧里有网络通信的专业人士为大家现场讲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社区里的刘云涛大爷就喜欢上这儿来,“在这儿学了不少新东西,还能看到国际国内的大事,了解很多新鲜事,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呀。” 这个老年人网吧是天津市老年人基金会与新闻里社区合作开办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娱乐的有益场所,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在马场街,各种文化社团方兴未艾,老年人积极参与其中,其中不乏一些学习型社团和阵地,为他们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

  在劳卫里社区活跃着一个老同志理论学习组,这个学习组由15位老同志组成,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最长者已近九旬,学习组成立于1998年5月5日。大家对学习组的定位是,学习的内容注重党的创新理论,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新闻。学习的原则着力于学观点,悟道理,领会其精神实质。为了既搞好学习,又有助于老同志们的身心健康,学习组每次学习开始,都要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请一位懂医学的同志讲解保健知识或教做保健操。每次学习结束前,都要合唱一首革命歌曲,把“老来学”与“老来乐”融为一体,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受大家欢迎。14年来,劳卫里老同志理论学习组始终发挥“好学”、“乐学”的精神,践行 “活到老,学到老”的目标,以实际行动在社区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马场街,老年人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设施学习充电,和伙伴们在一起分享心得,让晚年生活更快乐更充实。先进里社区图书馆是天津图书馆的社区分馆,藏书500多册,这里也成为了社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场所,每天,都会有社区的老年人来到这里,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从书籍中获得乐趣,彼此交流着近来的读书心得,推荐着看到的好书。和先进里一样,在德才里、气象里社区,社区阅览室、计算机室里常常可以看到老年人的身影,他们如痴如醉地吸吮着知识,让夕阳熠熠生辉。在马场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文化社团中,在参加文娱活动的同时,学英语、学摄影,让老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眼疾,大家了解它的发病原因、怎样治疗和预防方法吗?”……周日,走进柳林街市民学校,“百科知识讲坛”正在为老年人讲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干眼症等中老年人常见眼疾的发病原理和治疗方法。

  柳林街 百科讲坛终身学习

  在柳林街“百科知识讲坛”上,有很多对中老年人实用的课程。百科知识讲坛创立于2006年,每个周日的上午都会吸引很多社区居民来听课,成了老年人的好帮手。丰富多彩的市民学校和12个社区分校课堂,是柳林街中老年文化发展的缩影。除了百科知识讲坛,柳林街的老年人还在社区中展现着多姿多彩的生活。

  清晨,西柳公园广场上,两条巨龙腾挪跌宕、上下翻飞,景雅里社区女子舞龙队的队员们矫健的身手、轻快的步伐、精湛的技艺,赢得了群众的称赞。舞龙队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56岁,都是女性,在河西区的很多活动中,都能看见舞龙队的身影,充分展现了老年人的风采。在东海里社区,热爱评剧艺术、退休的中老年人自发形成了评剧团,定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送去温暖。近年来,该街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组建了舞龙队、舞蹈队、书画社、评剧团、晨练队等60余个社区文化团体,老年文化艺术队员1600余人,同时还有一支86人的义务辅导老师队伍。这些义务辅导老师和队员多数是来自各社区的老党员、退休老同志,他们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增长才干、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柳林街老协副会长刘子明就是其中的一员。退休以后,他走出小家,走向社区。除了每周按时去市民学校听课,发动更多的中老年朋友到市民学校百科知识讲坛,他还亲自担任授课教师,宣传健康养生等文明生活方式。

  老当益壮的社区书画家挥毫泼墨,切磋技艺;鹤发童颜的老叟在社区的课堂上认真听讲;两鬓银霜的歌者、舞者活跃在舞台上,为居民送去欢乐……柳林街的老年人在社区中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生活更加精彩。

  9月25日上午,友谊路街谊景村社区花园里歌声嘹亮,“友谊歌会”进社区活动正在这里进行,来自该街各社区的表演队纷纷参加歌会。中老年朋友用歌声唱出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友谊路街 “友谊歌会”唱响社区

  对于友谊路街的居民来说,“友谊歌会”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友谊歌会”创办于2004年,如今已经是第29次,参与人数达到7000人次。这些年,友谊歌会越办越好,规模越办越大,队伍不断发展,质量越来越高。老年人的歌声唱响了广场、唱响了军营、唱响了社区,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极大地活跃了广大中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社区老年团队的建设。

  友谊路街以老有所乐,乐在民间为宗旨,努力丰富和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采取条块结合,积极培育老年社团组织,搭建平台,按需设项,全员参与,以社团凝聚人气,靠活动吸引人心的办法,努力为社区老年人老有所乐、身心保健、志愿参与服务。如今老年社团组织在友谊路街快速增长,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进一步丰富和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和谐友谊全民行动活动的开展。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街老年人协会在全面做好老年工作的同时,注重文化养老,同社区居委会老协和有关部门一起,大力开展了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先后举办了29次友谊歌会,6次大型老年人书画展,4次老年体育团队的展演,让老年人在社区的大舞台上唱起来、跳起来、扭起来、画起来、乐起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极大地调动了老年人的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意识,使老年人乐于参加社区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全街参加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两万多人次,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该街还积极延伸“1+1+1”助老志愿服务活动,让有条件的老人享受文化的快乐。前不久,西园西里社区组织被帮扶老人开展“关爱社区老人,畅游城市美景”主题活动,游览新落成的天津市文化中心。社区志愿者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起参观游览博物馆、美术馆,老人们开心地在天津大剧院前合影留念,感慨津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版撰稿 陈致宏 刘汉源 葛晓文 崔景涛 苏日

  作者:陈致宏 刘汉源 葛晓文 崔景涛 苏日

(本文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地址:义乌市下埠头街 邮编:322000
电话: 13216240788 E-Mail:45246480@qq.com
在义乌,找月嫂、家务保姆、月子保姆、婴幼儿保姆、钟点工、服侍老人、医院护理等家政公司服务,请找义乌灵鸥家政公司,欢迎客户来人来电洽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