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网消息(记者 金东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广大老年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据调查,目前我市老年人中参加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培训学习需求的人逐年增多,而全市城乡的相关设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委员们建议,设置适合于老年人学习、娱乐并感到舒适的场所;在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要配套建设建成集学习、娱乐、休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文化教育中心,完善规模及功能……市民政局答复称,目前,西岗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已建成,其他五所区市县级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中,计划2014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9所区市县级老年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后,将较好地提升我市老年人文化生活配套设施水平。
老年人文化学习、培训场地欠缺
委员孙学丽在调研中发现,我市老年人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尤其对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而我市市内仅有一所老干部大学和区市县的老干部大学,只能满足为数不多的老年人学习,无论是从师资还是从设施规模上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全市城乡众多老年人的需要。她说,“这些学校开设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班级基本上都是班班爆满。而街道和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大多由于经费制约或者师资的短缺,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为此,她建议在城市建设中,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将街道社区老年文化教育中心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在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要配套建设建成集学习、娱乐、休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文化教育中心。委员刘秀艳则建议聘请各类人才开设名家讲堂,让“退休以后又进学堂”成为老年人的习惯和向往。
老年人社交活动场所不足 面积也够不大
孙学丽在调研中发现,现有的街道和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少、面积小,有的社区没有老年活动场所,有的由于各种原因又改变了用途。很多老年人只能把商场、超市、树下、房前屋后作为聚集场所。她建议由市财政拨款,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和农村老年人活动项目、文化设施、娱乐场所的建设和资金投入,在全市城乡街道、社区,结合原有的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专门针对老年文化学校,内部设施支出由财政负担。委员刘秀艳则建议在制订相关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并安排老年服务设施;规范或以财税优惠的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会所,并希望能树立一些像房地产项目配套建设中知名的幼儿园、学校等样板工程那样的老年会所。
2010-2012年实施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新建改造了255所含有老年活动室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街道办事处建设了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中心内设置了老年文娱、体育、医疗康复、图书阅览、温情相谈、文化讲坛等服务内容。
9所区市县级老年人活动中心明年投入使用
记者从市民政局的答复中了解到,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城市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老年人活动室。还建成1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老年服务站300多个,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在全市新建和改造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761个,每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普遍设置了室外文体活动广场、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健身室。
2012年,新建改造25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内设置了老年文娱、体育、医疗康复、图书阅览、温情相谈、文化讲坛等服务。
在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旅顺口、普兰店、瓦房店、庄河、长海等九个区市县(金州已有)建老年人活动中心,每个中心规划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包括室外活动场地、小剧场、舞蹈室、多功能厅、图书阅览、棋牌室、健身娱乐、培训、展览、办公、游泳池(有条件)和室外活动场地等设施,集教育培训、文化展示、健身娱乐、对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西岗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已建成,其他五所区市县级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中,计划2014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我市每年还利用彩票公益金为城市社区建设室外老年健身路径2278个,安装室外健身器材11390套以上。经过多年建设,我市初步完善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老年活动设施网络。
我市先后建设了1所市级和9所2000平方米以上的区市县级老干部大学,在全市104个街道、613个城市社区成立了老年人学校(老年人课堂、学习班)。老干部大学根据学员的需要,开设书法、国画、保健、电脑、文史、英语等课程。街道、社区成立的老年学校(老年课堂、学习班等)普及性强、覆盖面广,定期不定期地聘请专业人才,为老年人开展书法、绘画、摄影、剪纸、编织、烹饪、老年心理、老年保健、老年护理等内容的讲座,满足了老年人的学习要求。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