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早晨7点,家住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的老人陈国涛已经站在公交站牌下面,等待开往三明市内的公交车。
到达三明市老年大学已是7点半。这一天,陈老学习的课程是摄影。
年过七旬的陈老曾是陈大镇的乡镇机关干部。自2004年第一次踏进老年大学起,陈老每年都会报上几门课。如今的他,是诗词班班长。
还未退休时,陈老就是省市好几家报纸的通讯员,退休以后,他仍保持了读报码字的习惯。“在诗词班我会继续创作,给报纸投稿。”陈老说,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满足与成就感不减当年。
跟陈国涛一样,在老年大学寻找成就感的老人为数不少。在老年大学开设的唱歌、跳舞、乐器、绘画、电脑等各色课堂里,2000多位老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三明市外经局退休干部朱阿个说:“学唱歌是我的爱好,在电脑班又学了电脑,我和孙子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老人也要与时俱进嘛。”
在老年大学,像朱阿个这样的老人占据了“主流”。他们有的是从三明市各机关单位退休;还有一部分来自乡镇,因为孩子在三明工作,退休后便来到这里与儿孙生活。像陈国涛这样每天往返于两地间的,屈指可数。
“镇里也有老年活动中心,设备也很好,但是,氛围不一样。”陈老说。
近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陈大镇瑞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这里有健身房、排练室、麻将室、图书屋、乒乓球桌、老年课堂、电脑室、按摩椅……楼下楼上,500平方米的面积,还安装了空调、地板、沙发、电视、音响等。可是,里面却空无一人。
瑞云社区是陈大镇面积最大、设施最齐全的社区。社区有居民827人,老人占了三分之一,按理说,老年活动中心应该很热闹,然而事实却刚好相反。
“早晨会有老人出来散步、打太极、打门球,上午也有人去打打麻将。有时候,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们会去排练室练舞。”瑞云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东凯说,下午两三点以后,就没什么人了。平日,来老年活动室的老人最多不过20人。
“最‘火’的应该是麻将桌。”陈东凯说,一桌麻将,四人打,五人看,好不热闹。而其他的锻炼器材大部分时候是闲置的,甚至都蒙上了灰。
对于锻炼,陈大镇的老人们有自己的观点。“健身、散步是锻炼,种瓜种菜也是锻炼。”陈东凯说,这里的老人多为农民或者企业退休工人,空闲时候更愿意去种瓜种菜,补贴些家用。
接着,记者来到陈大镇的中南村,此时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同样是“人去楼空”。中南村老年协会会长曾顺庆说,平时,也有老人来活动室打牌,除了打牌,也没什么别的活动。
曾顺庆说:“我们都是干农活拿锄头的,要去学那些东西,也学不来。而且,不少老人还要继续忙农活。”
因为经济收入、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乡镇以及村里的老年活动室不像城里老年大学那样丰富多彩。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老年活动室都沦为“棋牌室”。对此,陈东凯也很无奈:“打打牌也不算坏事,但若只有打牌,甚至是赌博,就不好了。可是,除了打牌,很多老人确实不知道做什么来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