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20万,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今后我们该如何养老呢?昨日,市政府出台了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记者 孙娟
【关键词】 形势
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百万
“十二五”期间,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截至2011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百万,并且每年以3.3%的速度递增,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近12万,到2015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20万。
为此,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老年人经济、医疗、服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管理规范的老龄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
【关键词】 社会保障
8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高龄补贴保障范围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加快推进“新农保”实施,力争2015年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高龄老人补贴制度,推动各县(市)、区逐步将8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高龄补贴保障范围,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提高高龄老年人的补贴标准;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父母、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等困难老年人,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对于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要继续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关键词】 医疗保障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积极开展老年病预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组织老年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综合干预,促进老年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确保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率达到60%,其中,70%得到干预。
【关键词】 社会养老
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
我市要求确保到2015年,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城市社区及农村社区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站)。
为此,今后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安排老年设施用地,在城乡建设、旧城改造、住宅小区开发时保证一定数量的老年设施和场所,在闲置厂房、宾馆、幼儿园、小学、职工医院以及乡镇合并过程中的办公房进行调整流转时,优先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需求。
到“十二五”末,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站)建设覆盖城市所有街道、社区和80%以上的乡镇、60%以上的行政村,老年人普遍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
【关键词】 养老机构
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
今后,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鼓励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政府将通过落实床位运营补贴和建设补贴制度,推动形成一批设施完善、服务项目丰富、管理规范,具有较强市场发展潜力的大型养老机构,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 我市设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要建设一所政府主办的、规模适度、功能完善,以收养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的养老护理机构;市本级要建设一所集养护托老、医疗康复、科学研究、老年大学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示范性、床位数500张以上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带动和引领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在加大对养老机构投入的同时,我市要确保养老服务队伍的规范化。今后,建立养老机构院长资质培训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制度,养老机构院长资质培训率达到100%,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同时,探索养老服务中引入社会工作者机制,推进养老机构的社工岗位开发,加快培育社会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义工银行”、“劳务储蓄”等互助服务体系,形成专业人员引导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
【关键词】 社会活动
每个街道、乡镇建小型老年学校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