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井胡同变身“养老街”
“以前在社区服务中心上课时,因为是在三楼,有些不方便,再加上教室小,有时候腿都会磕到桌子上。现在的环境好多了。”爱好编织的张玉珍老人已退休15年了,她所说的环境改善,是一条“养老街”的改造。
“养老街”的全名叫东直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一条街,这条长约300米的小街,位于东直门街道铜厂子胡同,原先的“一条街”盖了很多门脸房,是小摊贩集中的地方。2010年4月,这批门脸房的合约到期,街道做了重新规划,将一批服务商整合到了街上。
“为的是让老人不必东奔西跑,能在这条街上‘一站式’地解决很多事情。”东直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孙爱青说。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养老街”,右侧设有宣传长廊,内容包括老年养生、防盗安全;左侧是一排居家养老便民服务店,包括家政服务、理发、洗衣、家电维修等十余家,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居家服务需求。洗衣店的经理高荷叶告诉记者:“8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用每月100元的养老券,按照8折的价格消费。”
位于小街深处的是“养老街”的主体——老年关爱中心。
别看门脸儿不大,可里面别有洞天。这座面积200平方米的关爱中心,设立了日间托老所、休闲娱乐室、理疗室、心理咨询室、老年餐桌、老年课堂等。张玉珍老人就是老年课堂的学员兼老师。
崭新的床单、被罩、枕套一水儿粉红色,日间托老所内漂亮整洁,享受日间照料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午睡。屋外是像客厅一样的娱乐室。沙发、茶几,老年人能坐着读书看报,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在对面的桌子上对弈一盘象棋。
家住铜厂子胡同的程秀芳老人今年83岁,她说,每月100元的养老券花得最“勤”的就是在用餐上。说起这里的餐饮,她赞不绝口,“每顿饭才8块钱,菜品丰富,可口!”据东直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元欣介绍,老年餐桌由街道指定的专业机构配餐,每天饭菜样式各异,以软、烂为主,分为主食、副食和汤,完全符合老年人的健康饮食需求。
“在老年关爱中心,像程秀芳这样呆一整天的老年人有很多,由于日间托老存在重大疾病突发隐患,我们急需专业化的医护人员。”从2010年至今,尽管多方投入从未间断,“硬条件”也在不断完善,但面对辖区内1.1万余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软服务”的匮乏使得养老服务仍然有些捉襟见肘。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