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姑苏区打造文化惠民新模式 24家图书馆个个有亮点 |
|
|
|
|
|
古城姑苏,书香之城。截至目前,姑苏区已有24家图书分馆,分布在辖区17个街道。这些社区图书馆,平均馆藏图书1万册以上,平均年接待读者超过7万人次。这些分布在老百姓家门口的社区图书馆,不仅已全部纳入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而且,各个社区图书馆还根据不同的社区文化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对图书馆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建设,形成“一馆一特”发展模式,让姑苏百姓不出远门,就能感受到富有特色的阅读体验,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平江街道东园社区图书馆
手机网络借阅,图书“快递”到手
市民程康前两天在姑苏区平江街道东园社区图书馆网络借阅点,取到了自己借阅的《罗马人的故事》。原本,家在苏州工业园区湖东某一小区的程康,每次借书都要跑到苏州图书馆,非常不便。自从得知东园社区图书馆网络借阅点启用后,他便开始享受现代化的图书借阅便民服务——只需要在手机“书香姑苏”软件上进行预约操作,借阅的图书就能在约定的时间“快递”到离单位较近的东园社区图书馆。“我只要利用中午午休时间,花上15分钟,就可在东园社区借阅点取到图书了。”程康对这一服务十分满意。
去年,苏州市图书馆东园分馆暨苏州市“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项目在平江街道东园社区启动。作为姑苏区首家在社区建立的网上借阅投递点,该社区图书分馆的启动,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阅读,实现了家门口的图书借阅和归还。据悉,虽然只有10个平方米,但网上借阅投递点内却包括了自助还书机、投递箱等设备。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网上借阅系统涵盖苏图总共162万册的图书,所有书籍都可以实现通借通还。而作为平江街道辖区内的第二家图书馆分馆,东园社区图书分馆内,还设有成人阅览区、少儿阅览区和公共电子阅览区。馆藏图书9000余册,其中少儿图书2000余册,报刊100种,音像资料500余片,供读者免费使用的电脑10台。在这里,居民能够享受到免证阅览、免费办证、通借通还、预约借书等与苏州图书馆总馆一致的服务。
苏图国学分馆、双塔分馆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最近,姑苏区双塔街道沧浪亭社区居民张莉华,隔几天就会到位于文庙内的苏州图书馆国学分馆,借阅《唐诗三百首》等诗词书籍。张阿姨说,自己是个古诗词爱好者,平时不仅喜欢看这方面的书籍,还会自己动手写写诗歌。前不久,国学图书馆开馆,张阿姨十分开心,“和综合性图书馆不同,这里的图书都以国学为主题,对我学习古诗词帮助很大。”张阿姨说。
今年4月12日,苏州图书馆国学分馆、双塔分馆正式开馆,是市区首家国学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国学分馆、双塔分馆由苏州图书馆、苏州碑刻博物馆和姑苏区双塔街道办事处合力打造,旨在弘扬国学文化精髓、传承苏州历史文脉。作为以“国学”为特色和主题的图书分馆,双塔分馆配备国学类图书4000册,供读者借阅。书目包括了《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和《资治通鉴》、《史记》、《三国志》等历史类书籍。除了实体书籍,该分馆还向市民开放电子查阅功能,并将不定期举办国学讲座及读书活动,引导苏州市民感受国学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葑门街道各社区图书馆
“爱心”基地帮扶老少快乐阅读
每周六,在姑苏区葑门街道觅渡社区图书馆,“爱心学社”课辅班都会准时开班。觅渡社区联合苏州大学的15名大学生志愿者,为来自觅渡中学的30多位初一学生进行两个小时的课程辅导,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提高了学习成绩,还找到了阅读的乐趣。”14岁的李坤说。
据悉,姑苏区葑门街道现有社区图书馆、职工服务中心图书馆、苏州图书馆里河分馆共11个图书馆,总服务面积近600平方米,藏书量2.4万余册。近年来,街道一方面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扩大社区图书馆面积,增添图书种类和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满足辖区居民的阅读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社区图书馆的平台,街道积极整合辖区苏州大学、里河军休所等教育资源,为辖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服务。自2013年以来,辖区的杨枝社区和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结对,每周六上午大学生都会来到社区图书馆,为辖区青少年提供免费家教服务,为孩子们解答学习上的问题。里河社区则通过引进创投项目,在社区图书馆实施社区困境青少年假期主动性学习培养计划,通过集体学习、团队交流、成果展示,帮助青少年利用假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年投入使用的街道社服中心,同样借助社区图书馆这一载体,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开展空巢老人关爱计划,设立老年课堂,开办心理健康讲座,发放学习书籍,使老人们在学习和阅读中达到调节身心、老有所乐的目的。(记者胡毓菁实习生俞赟超)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