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门口的“文化之旅”
斜云山、太湖山、元宝山呈扇形排列,屏风般地拱卫着这座美丽的山乡小镇。佛岭水库、斜云水库等大大小小的人工湖泊,如珍珠般镶嵌在小镇的崇山峻岭之间。沙埠镇不仅风景秀美,且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孕育着生态文明,千年的人文底蕴滋养着现代文明。
青瓷窑址、歧田古山寨遗址、天打岩的美丽传说……这些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也让沙埠镇成为我区最早荣获省“东海文化明珠”和省级教育强镇称号的单位。近几年,该镇通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多方筹资确保“文化大餐”供应,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全力打造五百米百姓“文化圈”。
盘活历史文化资源——
特色文化礼堂多处开花
始于晚唐、盛行于北宋时期的沙埠青瓷窑址,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作为省级文保单位沙埠青瓷窑址所在村,栅溪村文化礼堂将青瓷文化与原农民学习会馆、农家书屋进行了天衣无缝的融合。
推开文化礼堂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陈列着大量青瓷碎片的青瓷会馆,两边的墙壁上挂着有关沙埠青瓷窑址挖掘和出土文物史料的图文资料。礼堂还设有青瓷讲堂,每个月定期开展活动,宣讲传播青瓷文化,提升村民对青瓷文化研究的认知度。计划修建中的青瓷文化主题公园,也将以崭新的面貌开启一个属于沙埠青瓷的新时代。
而在念四横新村,村民们把老屋里遗留的“古董”都搬进了村文化礼堂的民俗馆,煤油灯、纺线机等传统农业农具在这里集聚。礼堂里还设有写生作品展览室、书画美术创作工作室等特色专馆,古朴的老村落、村民农忙场景……都被淋漓尽致地装进了画框里。
欢乐的大舞台、学习的大讲堂、服务的大通道、交流的大平台,沙埠镇这几个特色文化礼堂,建成以来文体活动纷呈,一直是该镇最具人气的地方。眼下,为满足村民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上廖村也开始打造文化礼堂。该镇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为主载体,把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主流价值结合起来,播下文化“种子”。“文化礼堂就是村民们的文化阵地,让他们有了归属感。打麻将的人少了,锻炼身体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爱学习的人多了;村民对村务也更关注,文化的“种子”渐渐成长开花。”沙埠镇宣传委员杜昱承深有感触。
“草根舞台”上“明星”汇聚——
植根乡野文化服务“零距离”
“舞蹈队、乒乓球队、腰鼓队、绘画写生兴趣小组……我们礼堂一共有八九支自发的文体队伍。卡拉ok欢唱比赛、排舞展示活动、写生画展……每个月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念四横新村党支部书记胡福连骄傲地说。
在农村,类似这些群众喜爱、参与度高的文艺活动尽显魅力,自发的文体活动队伍活跃在山野乡间。
近年来,沙埠镇还以“星级”老年活动中心创建评比为契机,开创了老年文体事业新局面,老年体协队伍迅速壮大。该镇在龟屿山上建起了一栋8间三层楼的镇老年活动中心,门球场、篮球场、文化长廊等设施,成了老年人的乐园。腰鼓队、太极拳(剑)队和骑游队等十余支文体活动队伍,经常在老年活动中心演出,给老年人带来丰富多姿的文体生活。
今年81岁的蒋保元,打门球已有七八年。得知镇老年活动中心有门球场,只要不下大雨,他都会约几位老友一大早去打几局。他们还组建了一支门球队,平时一起练球,兴致好时还邀请其他地方的门球爱好者来切磋比试一番。这支队伍后来还代表镇里参加了区老年门球赛,夺得了不少佳绩。在门球场上,他们就是“明星”,从容自如地挥动着手里的杆子,神采奕奕,充满自信。
同时,该镇还在不少人口密集的大村设置了健身器、篮球场等体育器材,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打造体育强镇。
送文化不忘“种”文化——
干群共创共享“文化盛宴”
每当夜幕降临,天气晴好,念四横村文化礼堂文体活动广场上,音乐声、谈笑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男拳女舞”成为镇上群众文体活动的两道靓丽风景。
沙埠镇的广场舞起初就只有一个村的十几个人在跳,发展到现在,十多个村都有了自己的场地,还涌现出不少广场舞“粉丝”。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