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抓牌、和牌、推牌,一连串的动作让76岁的孙淑勤一脸笑容。和平区大同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昨天上午投入使用,作为空巢老人,孙大娘不仅在这里过了麻将瘾,还认识了不少老伙伴。据了解,到2011年底,本市将在全市107个街道和137个乡镇,建设300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服务站作为社区服务的形式,满足生活能自理的空巢老人的需求。本市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全市养老服务业初步形成规模。
社区养老·现状
老人
不用在家看一天电视了
还没走进大同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就已经可以听到里面传出来的阵阵笑声。服务站内,这边孙淑勤大娘麻将正“战得酣畅”,那边的扑克组也不断传来喝彩声,外间的健身器械上,一名老人正在动感单骑上带劲地骑着……“我4个子女平时都不在身边,就自己一个人,有了这个服务站确实方便,我天天都有地儿去了,再也不会在家守着电视看一天了。”空巢老人孙淑勤告诉记者。
“大同道社区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600余名,空巢率为10%,最大的94岁,最小的也有65岁。为了让这些老人生活得更加舒适,成立了日间照料服务站。现在这里不但可以让老人过来玩,过来热饭,下楼不方便的老人我们也可以帮着把饭热好后送到家,很受老人欢迎。”大同道社区柳娟华主任告诉记者。
区政府
养老三级网络平台形成
据了解,目前,和平区三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网络平台已经形成。1个区级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6个街级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38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网络,将为全区两万余名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就餐送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所有养老设施发生的费用,都由区财政安排下拨,有效解决了老龄事业的社会定位、组织建设、经费来源等关键问题。
社区养老·规划
2011年底全市建设300个
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
本市将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为主、养老院为辅的新型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模式,为老服务也由以往的单一化向多层次、全方位迈进。到2011年底,在全市107个街道和137个乡镇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在社区和自然村建设300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
据了解,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的规模,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50平方米,设有“四室一课”:休息室,配有5张左右床位供老年人休息;配(就)餐室(含阅览室),配有就餐、送餐设施、报刊和图书,中午或晚上可供老年人就餐,平常可供老年人读书看报;文体活动室,配有相应文体活动设备;医疗保健室,配有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老年课堂,配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用具。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本市将研究发展政策
“在抓紧‘十一五’规划收官同时,将集中力量,精心编制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发展指标要达到全国前列水平,并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外资依法进入相关民政业务领域。”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按规定,将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专业化的服务设施,兴办养(托)老服务和残疾人康复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所以本市也将集中力量研究制定本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具体政策。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在养老服务、残疾人收养、孤残儿童收养等社会福利领域,将民办机构作为重要补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培育形成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