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安大学区建设实施以来,不少学校正在努力开辟出一条大学区教学内涵提升之路。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路人,老师队伍建设成为不少学校的发力点。同时,学校通过提升老师队伍水平,进行实践探索,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从而表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教师统一培训 促进学区教师共同提升
作为学生课堂的领路人,教师的成长除了个人钻研、同伴互助之外,更需要专业的引领,这是大学区方案实施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研修方式。大学区内教师的集体培训,融合各自优势、取其所长就成为一种必要形式。
西北大学附小校长纪勇介绍,首先在经费管理上统筹安排,积极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创造学习的机会,满足学区内教师的需求。自2012年学区成立以来,共组织学区内教师参与各类专业引领培训数十次。例如,当年的“名师之路”全国第四届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老师不仅仅在大学区内有交流的机会,还与全国名师、教学专家于永正、武琼、武凤霞、朱乐平等有了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陕西师大金泰假日花城小学校办主任廖道琪说,以师大金泰假日花城小学大学区为例,除了师大本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外,交大附小南校区还将交大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这对教师水平也是一个提升。
西安博迪学校董事长刘玉波说,教师的集体培训,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
学区骨干带动 老中青教师优势互补
互派教师成为大学学区成员学校之间的一种常态。“学区的最大优势在于整合优质资源。将各级各类的教学能手、学科骨干组织起来,注重发挥他们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现场授课、研讨、讲座等不同方式,有计划性地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活动。”纪勇说。据了解,西大附小大学区、庆安小学大学区、高新二小大学区、师大金泰假日花城学校大学区、西安70中大学区等不少学区中,互派教师都成为一种常态。
纪勇表示,学区非常注重活动的连续性和实效性。以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展示课活动为例,不仅仅停留共同观摩一节课的层面上,还将活动与师徒带教活动结合、每次课前的备课,均有作为徒弟的青年教师参与,有效地帮助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互派教师后,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改变创新,由老、中、青结合成三人备课小组,“老带青、青促老”,实现了高效课堂。
廖道琪说,在互派教师过程中,除了授课,还对老师考勤检测、教学量化、学生成绩分析进行评估。青年教师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高科技的教学工具运用更加熟练,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效果。陕西师大锦园学校校长易少安说,学区内互派教师和集体备课的开展,让个人备课变得更加科学严谨。教材研读、方案设计、反思不足、聆听展示实践检验、形成特色,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更精炼也更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送教和文艺课的联动 成为不少学校的探索方式
无论是教师队伍集体培训、还是“送课”、“送教”,最终还需要教学落地。送教和文艺课的联动,成为不少学校的普遍探索方式之一。11月17日,西安高新国际学校作为学区长学校展示了“爸爸妈妈我爱你”,“团结就是力量”两节优秀的少先队活动课,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人眼前一亮。11月18日,高新二小大学区开展了“送教”交流活动。活动中,高新二小的强晓姣等三位教师分别前往博迪学校、日化小学、3057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大家一起进行教研,取长补短。
西安庆安小学校长李燕说,无论教学研讨还是教师队伍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比如,在大学区特色教育成果中,常常会看到学生科技小发明、航模展、儿童小报、书法作品等常常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正是大学区特色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华商报记者 彭宏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