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一所中学内,一位民警在给学生上法制课
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那么,法制知识课走进校园能否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知识课进校园难点在哪儿?中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法制知识课呢?
□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文 沈翔/图
【新政】
法制知识课走进中小学课堂
在10月31日召开的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大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大力推进普法教育。
袁贵仁提出,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大力推进普法教育,以多种形式推进学校法治文化建设;重点加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这并非我国首次提出法制教育纳入课堂,去年教育部就和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全国普法办等部门联合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大中小学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
在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就提到,要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法制培训,加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络建设,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本地】
我省学生10年前就开始学“法”
学生学法律有关知识,其实,我省早在2005年就开始实行。当年,郑州市教育局向郑州市内各中小学、幼儿园提出要求,必须配备专门的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专为学生的安全把关。
根据郑州市的有关要求,各学校及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除了对学生进行法制知识教育外,他们还将负责学校及学生的安全。郑州市还要求各学校和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必须在当年秋季开学前配备到位。
另据媒体报道,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各级院共选派1800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
法制辅导员或法制副校长都会给学生讲些什么内容?昨天上午,记者联系了一位曾担任多所小学法制辅导员的民警,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法制辅导员会在每学期给学生们上一节法制知识讲座,或通过漫画、展板、微电影等形式给学生讲法。内容包括交通安全、遇到坏人及突发事故的应对、遇到危险怎么保护自己等有关知识。
当然,除了配备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外,每逢新学期开学,不少学校也会将法制课作为开学第一课,为学生们讲解安全知识等。
【现状】
高中课本鲜见“法”
目前,在中小学生的课本中,《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都涉及法制教育内容,但也只是课本内容的一小部分,授课老师也并非专业法律人士等,很多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都是由班主任或者大队辅导员兼任。那么,这些课程都学哪些法律常识呢?
据了解,目前,小学高年级课本中会涉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本,则是在八年级下学期整本书都是法律常识,涉及权利与义务、人格尊严权、隐私权、文化和经济权利、消费者权益等内容。不过,在中招考试时,这并非重点。
“七八年级四本思想品德课本,所占分数为满分的10%。”一位中学思想品德老师告诉记者,在平时讲课时,他们也只是粗略地给学生讲解一番,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
而在高中课本中,只有政治课本在政治生活部分提到了国旗的设置及宪法的基本常识,不过,与法律常识不同的是,这些常识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也并非考试的必考内容。
“高中课程有选修和必修,外省有一些高中开设的选修课中有《法律常识》,里面包括‘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事权利和义务’‘信守合同与违约’‘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家庭与婚姻’等,但我省都没有选这本教材。”一位高中政治老师表示,高中生想要了解法律常识,一般都是通过网络或者相关的法制讲座。
【难点】
法制进课堂 师资是关键
法制知识进课堂,家长和老师们期待学生们能学更多实用的法律知识,而非各个零散、枯燥的知识点。
“法制课进课堂,就相当于排入课表了。”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得有课本、师资。
在这位校长看来,课本的问题,只要国家或地方有统一的课本,学校就可以将其纳入校本课程来讲授,但师资问题却是一大难。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