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大连市养老福利协会的最新调查,城市空巢老人已达到老年人总数的64%,随着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期,这个比例还将提高。对此,市政协委员对大连养老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关注,目前,市民政局已制定相关规划,多项举措提升养老服务。
今年6月,西岗区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在这里,老人可以和专业的老师学习绘画技术。半岛晨报、海力网摄影记者张腾飞
【委员提案】
“空巢老人”服务供需对接错位
由于运营机制比较单一,提供服务品种少,这些年各社区服务“空巢老人”出现了“高端不需要、中端用不起、低端不够用”的怪现象。也就是说,针对低收入“空巢老人”的免费服务供不应求,针对中高收入“空巢老人”的有偿服务却不受欢迎。尽管“空巢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大,但大多舍不得花钱买服务,造成供需对接错位现象比较突出。
市政协委员刘增良建议:政府有计划地拿出一部分公租房指标,建造老年社区,入住老年社区的应以空巢老人为主,以租住的形式,租金高于普通的公租房,以小户型为主,让空巢老人居住在这样的小区里,有益于老人克服孤独感,也益于老人健康。
老年社区房屋建造应满足老人的特殊需要,有呼叫系统、无障碍设施,社区设有公共活动中心、医疗卫生所、购物服务站等。社区老人服务(有偿服务)应以自愿为主,社区可以给老人提供安保、家政、应急服务,建立老年人食堂。社区也可组织空巢老人参加一些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文艺等娱乐活动,让空巢老人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老人不再孤独。
应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现在许多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现阶段失能老人的护理压力主要压在家庭身上,特别是失能老人的老伴身上。而一些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特别容易出现意外,养老机构往往不愿接收入住前已失能的老人。
刘增良建议:首先政府应建立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重点保障机制。政府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一方面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政府补贴,由其自主向社会购买日常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以政府采购的形式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社区服务。政府在财力方面应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一定的货币补贴。政府还应设立对失能老人的专业化养老机构,或明确部分养老机构收住失能老人的职责,改变当前失能老人求“住”无门现象。
其次,探索建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府应加紧研究和探索强制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可在部分发达地区先行试点、探索经验;也可从商业保险起步,待成熟后再逐步转型。第三,建立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根据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情况,设计相应的公众责任险种,分散养老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事件的责任风险。保险费用可由政府、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共同筹资。第四,制定包括老人失能标准、养老护理机构建设标准、失能老人经济评估标准等。
数字
大连市早在1987年就先于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
截至2012年,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1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9.82%,比2011年增长0.97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共有城乡各类养老机构297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55所,养老床位达3.6万张,提前完成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城乡养老床位总数达5万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左右;
“十二五”期间,将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上投入6亿元,平均每年投入1.2亿元。
【部门答复】
兴建25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兴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按《大连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2010-2012年)》的安排,采取区市县或街道(乡镇)投资、社会力量兴办、现有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功能等多种形式,按照每2000名老年人1所、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标准,在全市城乡社区(不含农村区域性敬老院覆盖的社区)兴建25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具备日间托老、家政、康复、应急服务及老年活动、学习的功能,尤其突出日间托老、上门服务,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服务和优惠的有偿服务。
●农村常年病人将享“免费托管服务”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