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8年,王建华就是河北省邢台市老年大学的学员,十几年的学习对他来说显得弥足珍贵,但让他更加快乐的是,他所在的摄影班原来的在职老师由于工作原因难以保证正常教学,于是学校经过研究聘任了摄影水平高的他担任了摄影老师。
像王老这样的老师在如今的老年大学里很常见。随着上老年大学人数的日益增长以及随之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要求,不论是省市老年大学、区县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大学还是自办老年大学,他们的教师都满足不了这种需求,教师也呈现出了少量专职、大量兼职的情况。那么如何解决老年教育的现状?在专业老年教育教师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除了推出一批名师、扩大老年教育团队、吸引青年人加入管理队伍外,“学员教师”也渐渐成为老年教育乃至发展老龄事业很好的教学形式和补充。
学员当老师教学更活泛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目前老年大学里学员当老师的情况,记者电话采访了许多老年大学。武汉市老年大学教务处的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很普遍。学员学习完后,成绩优异者去当老师的好处在于之前做过学员,能了解学员的心理,教起课来也得心应手。”
同样,河北省邢台市老年大学宣传处同志告诉记者,在他们老年大学里,有3个老师是“学员教师”,其中两个是保健老师、一个是摄影老师。他们都是从学员走过来的,很了解学员的心理,讲课很活泛、方法很得当,容易接近,也容易交朋友。学员们为此都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该校宣传处的同志还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学员非常优秀,有教学天赋,他们学校仍会考虑继续聘请这样的“学员教师”。
当老师是一种提升
今年84岁的薛中华老人和王老一样,是一名“学员教师”。薛老是空军北京曙光干休所的一名离休老同志,曾在北京市海淀区老年大学学习数年,在海淀老年大学学习多年后,如今他自愿当起了自己军休所自办老年课堂的老师。
在薛老所在的干休所里,有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离休老同志,他们非常热爱书画艺术,渴求深造,但由于年迈体弱、身患疾病、家务缠身等原因,走不出大门,没有机会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军休所近几年组织了“写意花鸟画学习班”和“写意山水画学习班”。学习班的4位老师都是老年大学学习过的离退休老同志。薛中华老人就是这当中的一个。薛中华老人任教于“写意山水画学习班”,如今已经在自己的军休所教了两年的课程。薛老说:“以前做学员的时候,学得相对肤浅。当了老师后,因为要对学生负责任,所以备课时必须仔细、认真、深入。有时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差、误导,我经常要仔细阅读很多书,并且逐步深化理解,以保证教学质量。总之,当了老师之后,我总体的认识都提高了,有一个质的提升。”
“学员教师”能够满足基层发展需求
近日,在“首届上海终身学习论坛上”,上海市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发展的前沿院校,即将推出一批老年教育名师。对于学员当教师的这种情况,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市老年大学的教师聘用条件很高,要求很多,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但是在上海一些社区老年大学和自办老年大学里面这种学员当老师的情况是有的,其中在上海市老年大学上过学的优秀学员,有一些就到社区或者自办的老年大学里当教师。学员到基层去教学,这样既满足基层发展的需求,也将老年教育示范辐射到社区和基层。
分享到: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