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4日,第二炮兵某团荣誉室内,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视频影像、一件件实物展品,把官兵带回热火朝天的创业岁月,将该团“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推向高潮。
展墙上一张年久泛黄的老照片,真实记录着老一代共产党员、团技术股股长樊佐的“先锋故事”:修建阵地之初,他带领几名官兵在数千米长的地下电缆沟里往返爬行,经过2个月的日夜奋战,最终绘制出坑道全部的电路、气路和管路图。每天10余个小时的艰难爬行,导致樊佐和战友们膝盖积水、腿部轻微变形。
看着照片上满身污泥却又乐观自信的他们,团技术室工程师王树忠声情并茂地说:“比比革命前辈,今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好多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出一流的业绩。作为负责导弹检测的业务骨干,长期从事这种单调枯燥的工作,自己或多或少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对照先辈们艰苦创业的事迹,我感到愧疚。”
“荣誉使命肩上扛,阵地就是我战场……”循着一首雄浑激昂的《阵管连之歌》,大家把目光转向阵管连指导员刘洋身上。歌曲唱完,刘洋端起一本厚厚的手抄《百歌集》,深情讲述道:20多年前,大雪封山的几个月里,电视、广播都收不到信号,为了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时任阵管连指导员孙一清每天带领官兵抄写、背记歌词,用歌声驱散寂寞。后来,官兵们以阵地上的战斗故事为素材,创作出不少充满战斗气息的歌曲。
“先进性是党员的‘身份证’。年龄到杠,工作不能放松;时间有限,奉献无限。”高级工程师金少春有感而发。今年初,该团挺进高寒地区展开冬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演训任务,不少官兵患上重感冒,而迎风斗雪的宿营帐篷内,高烧39摄氏度的金少春仍坚持睡在“风口”。天寒地冻餐食易冷,金少春打饭就餐总是排在最后。有人劝他没必要这么拼命,他憨憨一笑:“在位一分钟,尽职60秒,再不多干点事恐怕就没机会了。”
该团政治处主任卢俊告诉记者,将讨论现场搬进荣誉室,目的就是让大家身临其境,找准角色,进入状态。为了增强学习讨论实效,他们围绕先锋意识树得牢不牢、本职业务练得精不精、大项任务完成得好不好3个问题,发动党员干部对照检查,揭短亮丑,共话使命担当。
荣誉室大厅正中的展柜里,陈列着一面上世纪80年代初官兵们用粗布和麻绳缝制的党旗。当年,部队执行某项重大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危险大,“党员突击队”正是扛着这面旗帜完成一次次“火线突击”的。30多年来,手绣的党旗虽然色彩渐褪,但在官兵心中却愈发鲜艳,引领全团完成上百项重大任务,获得数十项荣誉。
“代表不代表,行动见分晓;先进不先进,实践来体现。眼下,我们分队即将赴高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出征官兵郑重承诺:一定要紧贴使命任务,时刻保持冲锋姿态,争当敢打敢拼的战斗队、攻坚克难的突击队、战之必胜的先锋队,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某分队教导员郝庆生现场立下“军令状”。
“精神状态决定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决定事业成败。”讨论渐入佳境,团政委左亚明从书架展示柜上搬下由16任指导员接续写下的厚厚一摞“兵情日志”,讲起一段前辈带兵育人的感人故事:深山阵地信息闭塞,当年到院校学习半年的指导员李军,坚持每天与战士进行书信联系。一次,他从战友回信中得知战士刘勇的父亲意外摔伤骨折,住在院校附近医院,便坚持每周到医院照顾老人,并以刘勇的名义交付了所有住院费用。这一来一往的书信,抒写了多少官兵爱、战友情啊!
故事讲完,左亚明话锋一转:“对照前辈的好作风,我们还有不少差距。在今年的专题教育整顿中,基层官兵给党委机关提出了26个问题,这说明我们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深不实不细的现象。习主席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和军队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为党员干部画出了‘标准像’,眼下我们党委机关已经针对官兵期盼制订出40多项改进措施,请大家严格监督。”
红色基因代代传,立身为旗当先锋。走出荣誉室,警卫连副连长刘旻实对记者说:“每一次来到荣誉室,都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灵魂净化。今天荣誉室里这堂生动的讨论课,让我们感受到‘党员’二字的分量,吹响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立身做人、谋事创业的冲锋号。”
(本报北京6月5日电)
上图:党员干部在荣誉室内讲传统。李雪亮摄
本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特约通讯员 杨旭东 周献人(来源:中国军网”或“解放军报)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