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背景 中国网 滨海高新讯 全国老龄委日前首次发布了《全国城乡失能老人调查报告》。报告称:截至2010年,全国城乡失能老人总数达到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未来五年,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将达到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据医学界统计,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有10%到20%长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们比一般的老年人更需要照料和服务。随着社会进一步老龄化,失能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421”家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办日间照料中心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服务成为必然趋势。 调查 本市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老龄化水平也长期处于全国前列。本市失能老人总数已超过12万。近期,市城调队在城市居民家庭中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以何种形式养老还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25.2% 2020年本市1/4是老年人 目前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7%。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占全市总人口的25.2%。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家庭功能下降,社会负担加重。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好老年人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 54.0% 本市超半数老年人家庭是“空巢” 据调查,在有老年人的家庭中,老两口家庭占52.4%;独居的占1.6%;与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占11.4%;与已婚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占34.6%。目前本市“空巢”家庭已占54.0%,达到五成以上。家庭结构小型化,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 83.3% 养老不离家老人最愿接受 依照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和社会现实,居家养老仍然是当今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据调查,在自身能自理的时候,有83.3%的老人希望在家中养老,有9.7%的老人选择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有7.0%的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和社区托老所;在自身不能自理的时候,有46.5%的老人选择在家中养老, 有11.4%的老人选择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有40.0%的老年人选择去养老院和社区托老所,另有2.1%目前还没考虑好。 家庭成员表达的养老方式是:近八成的人认为“421”结构家庭中的老年人应加入社会养老,其中,57.1%认为老年人应选择养老院或老年公寓;19.0%认为老年人应选择加入社区居家养老;2.4%的人认为老年人应选择加入社区托老所,合计占78.5%;只有21.5%的人认为老年人应选择在家中靠子女照顾或雇用保姆。 现场 大同道社区 特殊亲人 “承包”养老 住在大同道社区77岁的魏奶奶和79岁的老伴儿王爷爷腿脚都不方便,又没有儿女照顾,现在出门买菜都成了问题。不过,老两口却有特殊“亲人”照顾。 昨天,记者跟随大同道社区居委会柳主任来到了魏奶奶的家。邻居马奶奶正陪着老两口儿说话呢。马奶奶和他们可有特殊关系。马奶奶今年74岁了,但身体硬朗,魏奶奶戏称她为“马姐”。“马姐”经常给老两口买菜、包饺子、熬好粥端过来。衣服破了,扣子掉了,都是“马姐”帮忙收拾。 柳主任说:“我们小区8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有43户,其中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失能老人有20户。社区采用了‘承包协议’的方式,就是邻里之间,年轻的老年人照顾年纪大的老年人,其实协议就是个形式,都是在一起的老邻居,都有感情了。” 此外,社区里还有日间照料站,有专业的“慰老服务队”,他们每月一次来家里给老人理发、修指甲、洗衣服、做卫生,甚至提供一些日常的保健服务等。 越秀路街祥和里 日间照料站 能解闷解困难 昨天,记者还来到了越秀路街祥和里老年日间照料站,还没有进门,就听到了阵阵笑声。照料站内,马大爷正在象棋桌前与老友“激战”,旁边的跳棋桌前两位奶奶安静地“运筹帷幄”。“家里就我和老伴儿住,在家呆着没劲,所以爱来这儿,和老朋友聊聊天。”住在祥和里35号楼79岁的马大爷说。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