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丹丹本报记者 沈宫石
5月13日下午,在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神中,芜湖市延安小学铁画社团工作坊首次开课。这是芜湖铁画首次走进学校课堂。 “将铁画引入课堂,是为了培养更多热爱铁画的‘小粉丝’,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发扬光大。 ”学校负责人表示。
活泼生动的铁画创始人卡通头像,深入浅出的铁画历史传承讲解,栩栩如生的铁画作品展示—课堂上,与铁画相关的各个元素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在听完铁画发展相关背景介绍后,大家纷纷走到锻造台前,在老师指导下,拿起锤子和画笔亲身体验铁画制作的魅力。 “学校从一年前开始筹划铁画进课堂的事,最终与一家铁画制作公司达成合作。对方愿意免费给孩子们上课,并在学校布置铁画作品陈列室。”延安小学校长刁玉梅说,铁画是芜湖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让铁画走进学校课堂,希望能从小培养孩子们对铁画的兴趣和亲切感,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精髓。
芜湖铁画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以锤代笔、以铁代墨”,既具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 2006年5月,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工艺美术大师、芜湖铁画行业协会副会长邢后璠是工作坊的主讲教师,在这位有着30余年铁画锻制经验的大师看来,由于种种原因,对芜湖铁画真正了解或者感兴趣的人并不多。 “近几年铁画艺人‘断代’现象比较严重,目前从事铁画锻制的只有100人左右。希望全社会一起努力,改变铁画技艺传承乏人的困境。 ”邢后璠告诉记者,为给孩子们上好铁画课,自己提前大半年准备“走近铁画”课件制作,对引用的史实反复求证,并制作激发小学生兴趣的卡通标识、铁画作品等。通过铁画进课堂,培养铁画“小粉丝”,让更多的人了解铁画、爱上铁画。
刁玉梅告诉记者,今后铁画社团工作坊成员每两周上一次铁画课,听老师讲解铁画“品、玩、创”知识,学习铁画制作基础工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把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