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初中十年素质教育之校本课程开发
每周一节国学课、创新课、外教口语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书法课、图书室阅览课……近年来,南高初中坚持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构建起“套餐式”校本课程,不断挖掘学生个性潜能。
本着“人文、多元、开放、创新”的原则,南高初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校本课程,已经形成以国学、创新、英语口语、书法、心理健康教育、阅读为主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校本课程挖掘学生个性潜能
“在校本课程构建过程中,更多倾注于学生自身潜能,根据学生特长,全方位给学生创设发展个性平台。”据南高学工处副主任刘刚介绍,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南高初中从“极力张扬个性,充分发挥特长”的角度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
南高初中已经构建起“套餐式”的校本课程系统。学生从初一开始,就可以“点餐”,获取“营养”。每周一节的国学课、创新课、外教口语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每周一次的图书室阅览课,以及学生每日一篇硬笔小楷,则从多个方面来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三月文明创建暨爱国主义教育月”、班级才艺展示月、新生文艺汇演、国学短剧表演、英语情景剧表演、“科技创造节”、“新苗杯”辩论赛、毕业生篮球赛、中英文演讲比赛、体育节…… 学校已经有了成型的素质活动序列。
开发主体多元学生掌握“生命线”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倡导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据刘刚介绍,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多元化的共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社区都是开发主体,而不只是以往的执行主体,教育共同体的每一个元素都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课程责任。
学校不仅配足配齐音、体、美、信息等专职教师,还配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及外籍英语口语教师,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学历达标、专业对口、年龄结构合理,达成了校本课程的适应性与本来的魅力。
在多元化开发中,校本课程的“生命线”掌握在学生手中。国学课
晨读、午诵、暮省课堂内外培养人文素养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信篇,先请大家一起诵读全文。”5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南高初2014级一个教室里,国学老师李晓琼正在给学生上《弟子规》。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50多名学生先捧着国学课本一起诵读全文,接着男女生分角色朗诵,还有节奏地轻拍桌面。
多年来,“晨读、午诵、暮省”的国学风气,已经是南高初中常态化的学习场面。国学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传统延续课程。
10年4版教材
国学成为必修课
据了解,2005年以来,南高初中就开设起国学课,每周一课时,由语文教师任教,《弟子规》为主要教材。
“现在使用的教材已经是第四个版本。”据初中语文组长、国学老师潘顺联介绍,最早版本的国学教材还是学生家长赞助的36 开单行本《弟子规》。“人手一本,主要是诵读学习。”2012年,语文组教师一起编写了第二版教材,在《弟子规》的基础上,增加了《声律启蒙》等经典名著。
2013年,国学课本再次改版。2014年9月,倾注着语文组教师情感的新版教材华丽出炉,从教材内容到排版设计都精挑细选。封底是学生手捧教材,齐诵《少年中国说》的实景场面。“教材出来以后,还有家长特意到学校要书留作纪念。”
现在,南高初中使用的就是这版国学教材,分为《弟子规》《声律启蒙》《千字文》《增广贤文》《经典古诗词赏析》《国学经典名句》《南高赋》七个部分。
户外诵读、短剧表演
活动渗透中陶冶情操
诵读,是该校国学校本课程的重要传统。除了课堂学习诵读,还有晨读、午诵、暮省,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中领悟国学传统。潘顺联介绍,国学学习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重点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在国学知识学习中,进行中式礼仪、交际能力、行为礼貌等举止规范的意识养成。“具体来说,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使用餐具、怎样给父母提意见等生活细节,都可以通过国学学习进行内化培养。”
国学诵读展示、国学短剧表演两大主题活动,从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每年3月,初中部都会开展主题为“探寻历史足迹,体验红色文化”的户外实践活动,国学诵读是户外实践的重头戏。每年6月,国学短剧表演,则是该校国学课程的结业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在规定主题的框架下,分小组自己编写“剧本”,先在班上表演(要求人人参与),再由各班推荐优秀节目参与全校表演。近年来,《三袋米的故事》《木兰诗》等先后参加市级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创新课
培养科学精神创新课上学生都是“发明家”
南高初中的创新课,可以算是川东北首创。由物理教师任教的创新课,教材由教师自己编写,每周一课时。教师讲授,实验室动手操作,还有户外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做发动机、水火箭、浮沉子;课堂外,还有一年一届的“科技创造节”。
创新课新奇
学生动手能力强
南高初中成立伊始,就有了一门课程—创新课,每周一课时,由物理教师任教,备受初一年级新生欢迎。
2014年,由初中物理备课组编写的《创新》校本教材出炉。22个课时的学习安排里,包含了走马灯、水火箭、望远镜、万花筒、沉浮子、不倒翁、滚摆等内容。每个课时学习都要了解其历史、原理、制作和发散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发明思维不容小觑,各种新奇的“发明”经常给授课老师带来惊喜。初2009级学生做的净化器、针孔照相机让人记忆犹新,上个星期学生做的沉浮子也让人赞叹不已:“本来是用软瓶子做,但学生用硬瓶子和橡皮组合,效果也非常不错。”
创造节惊艳
学生都是“发明家”
2014年5月,南高初中举行了第九届科技创造节。创意小发明、生物物理模型制作、变废为宝手工作品,成为该次创造节的三大“主角”。
“一年一届的创造节,是学生智力的较量、毅力的考验,要求人人参与,每人都要有作品,每年的创造节都有具体的主题和内容,都要求学生参赛作品具有创新性、科学性,除了制作参赛作品,还要附上制作说明。”10年前第一届的时候参赛作品还比较常规单一,现在创造节简直就是学生的发明展。2014年创造节上,初2013级12班邓雨薇的一次性手电筒、初2013级3班李炜昊、马朗、朱俊臣的土豆原电池都让他频频点赞。
今年3月的第十届科技创造节,学生制作的水果电池、可乐电池,生物细胞模型,更是“艳惊”全校。“本课程是一门塑造创造性灵魂的课程。”《创新》校本教材在前言里提到,创新课要求注重挖掘学生的强烈直觉力和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为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打下基础。从创新课到创造节,10年来,南高初中已经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造性灵魂”的学生。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谢杰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