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保姆选聘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家政会所 健康课堂 家政管理 经营与思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创意课堂激活博物馆教育新能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青岛市博物馆“暑期国学亲子体验营”家长和孩子共同诵读《礼运大同》的声音。伴随暑期的结束,青岛市博物馆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群体开展的“小创客暑期社会实践”“老年书画学习班”“成人传统鲁绣体验秀”和“方寸之间刀石相接——篆刻公益学习班”也相继落下帷幕。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隋永琦介绍,作为社会课堂的重要基地,青岛市博物馆始终秉持“开放办馆”理念,以服务公众为目标,通过不断创新,激活博物馆教育新能量,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运用流行新元素讲述地方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龙儿,是生活在青岛地区的东夷先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是今年端午节,青岛市博物馆卡通形象代言人“龙儿”和观众在进行端午怀古。

  为激活文化教育新活力,让凝固的历史焕发新的生机,青岛市博物馆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将当下流行的“穿越”融入社会教育活动中,推出了由讲解员扮演的卡通形象代言人“龙儿”。两年来,活泼可爱、备受喜爱的龙儿已带领观众开展了“龙儿讲故事——东夷文明讲述”和“东夷探源——时光宝盒”活动。每一次“龙儿”的闪亮登场,观众们无不为这鲜活的卡通教育形象所吸引,孩子们更是将“龙儿”团团围住,瞪着好奇的大眼睛不断地问这问那。活动中“龙儿”将观众引入了青岛地区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从上古东夷族的兴起到青岛解放,青岛故事立体的呈现在观众眼前。此外,“龙儿”还带领观众进行接地气的互动体验:城市老建筑拼图、瓦当拓片体验、粘土货币制作、古陶制作等。在参与的过程中公众了解了地域文化,激发了别样的家国情怀。

  “龙儿”的闪亮登场为博物馆积累了各年龄段众多“博粉”。博粉们一致认为:“青岛市博物馆形式多样、内容专业的活动让大家流连忘返,纵然来过千百回,每次皆不同。”

  活化教育新形式开辟馆校新课堂

  青铜器修复室内同学们正拿着准备好的2A试剂(蒸馏水和乙醇混合溶液),小心翼翼地用棉棒蘸溶液擦洗铜器上的锈蚀。书画修复室里,老师正在教各位同学打浆糊、润画心、托命纸……同学们干得专心致志。这是青岛市博物馆和市十五中学合力打造的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现场,“馆藏探秘实践课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青岛市博物馆结合自身资源和学校的需求,不断探索馆校合教新途径、新模式、新领域,寻找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交汇点,开展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教育活动,体现了博物馆教育实物丰富、直观性强和知识广博的特征。“馆藏探秘实践课堂”活动以博物馆资源结合高中教材内容、教学需要及同学们的兴趣点为主,将青铜修复和书画装裱作为课堂实践内容,采取展厅参观、博物馆专家讲课及现场操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博物馆修复专家将日常的文物保护技术与学校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走进了博物馆修复室,也让专家走进了化学、物理课堂。此类活动让博物馆真正融入了学校教育并实现了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良性发展。青岛市博物馆已将此项活动常态化、长期化、品牌化,并向全市中学推广,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孩子们激发兴趣探索新知的第二课堂。

  跨界开辟新领域传承“中国好声音”

  一轮明月高悬,丝丝琴音入耳,青岛市博物馆大厅内正在上演的“2014中秋赏乐会”高朋满座。青岛市博物馆致力于古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依托馆藏资源优势,以“活化保护”为宗旨,与地方琴家和国家级专家合作,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定期举办“博琴雅韵”古琴雅集活动、古琴专题音乐会和古琴名家讲座等活动,将价值阐释、深入探讨与技艺传承有序结合;将馆藏古琴、书画和古籍资源应用在古琴艺术的推广和传承过程中,全方位、立体化地将博物馆资源与社会共享。

  为使社会公众认识古琴、感受琴韵,了解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人文内涵,青岛市博物馆在古琴名家讲座和雅集活动中将馆藏“松风”“松石意”等名琴、《赵子昂携琴闲步图》等名画进行同台展示,通过专家的弹拨和解读使文物真正活起来,现场观众切身感受到上古幽音、千年国粹以及古人的琴心画意。开拓古琴艺术普及与传播领域,每年开设两期古琴公益学习班,为古琴爱好者提供免费学习专业古琴技艺的机会。为方便古琴班学员学习古琴,以馆藏青岛即墨李宣三《琴学管见》琴谱为蓝本,编制了青岛市博物馆首个社教活动馆本教材《青博古琴问阶》。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地址:义乌市下埠头街 邮编:322000
电话: 13216240788 E-Mail:45246480@qq.com
在义乌,找月嫂、家务保姆、月子保姆、婴幼儿保姆、钟点工、服侍老人、医院护理等家政公司服务,请找义乌灵鸥家政公司,欢迎客户来人来电洽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