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倩倩 见习记者 毛婷婷
将语文、音乐、品德课进行有效融合,变成一堂有趣好玩的多元课堂;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庭院,由品德老师、数学老师一起执教……
5月8日,温岭市小学课程整合及评价改革研讨会在市九龙学校举行,九龙学校多元的“汉堡”课程让大家眼前一亮,“在课程整合上,温岭市九龙学校是全省32所试点学校中做得最好、最到位的。”与会的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给九龙学校点了一个大大的赞,“这是理想中的教育”。
全科教学,一场美妙的古诗音乐会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九龙学校老师沈艳艳为大家演示的全科教学《春晓》设计课令人眼前一亮。
上课前,沈艳艳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白纸、一支“彩笔”。
“同学们,大家知道春天的风、春天的雨是怎么样的吗?”沈艳艳拿起纸片,凑近嘴边,吹了一口气,“春天的风吹来,发出‘呼呼’的声音。”
孩子们也模仿着老师的动作,一起吹动手里的小纸片,课堂上顿时“风声”阵阵。
“小雨下起来了,沙沙沙,沙沙沙……”沈艳艳随后揉动小纸片,模拟雨声,课堂上响起了阵阵“雨声”。紧接着“大雨声”、“雷声”、“小鸟的欢叫声”也都伴随着春天来了。小小的课堂变成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各种春天的元素在学生们的模拟声中飘了进来,生动而活泼。孩子们也在快乐的模仿中记住了春风、春雨、春雷的拟声词……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首描述春天的古诗。”沈艳艳引导孩子们记忆生字的方法也很有一套:“大家看到‘晓’这个字的偏旁,会想到什么?"
“太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用照片告诉孩子们“花落知多少”,用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古诗词的节奏,在节奏强弱中让孩子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这节课上,沈艳艳将语文、音乐、品德三门学科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而原本需要4个课时授完的内容浓缩到了1个课时。
“按照传统的课堂,语文《春晓》的教学目标是正确认读‘眠、闻、迟、晓’4个生字,会写‘声、处、多、知’4个生字;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教学所需1课时。”沈艳艳介绍,音乐《春晓》的教学目标中,也涉及有感情地朗诵这首古诗,同时品德课《春晓》也要求朗诵这首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在这次课堂整合上,沈艳艳合并3个教学目标中重复的地方,同时拓展了在节奏中感受春天的声音,拓展了词语的积累,并创编了春天的儿歌。
协同教学,一节好玩的超市模拟课
一节课由两门学科的老师一起执教,这还不多见。当天,由品德老师王美燕和数学老师庞云霄设计的《上超市》呈现给大家一节意义十足的“汉堡”活动课程。
与普通的课堂不一样,这节课被安排在了庭院里,孩子们坐在“小树桩”上,对面是“龙仔超市”,货架上放着各种商品,玩具公仔、文具、食品、日用品等。
模拟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情景剧表演,两个孩子一起上超市给好朋友买生日礼物。没想到,两人才进去不久,就因为选礼物的意见不合,吵了起来!
“同学们,大家觉得她们刚才的行为对不对?”王美燕问道。
“不对不对,超市是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买东西应该有商有量!”台下观看的同学们显然都很有意见。
“是的,我们要学会文明礼貌,不能大喊大叫,影响他人!最好在出发之前,就准备好购物清单;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好好交流、沟通!”王美燕告诉孩子们。
买东西,少不了用到数学知识,“一本书10元,薯片4.5元,一共是14.5元,给售货员20元,那应该找回几元呢?”这时候,店长兼数学老师庞云霄就出场了……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是这节课的趣味和魅力所在。
我们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起点,删减了孩子们已知的内容,在学科间、学科内寻找相近素材进行归并、拓展,将言语训练与道德启蒙教养渗透其中,让孩子们在模拟实践购物活动中真正学会人民币的运用,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上超市》模拟课现场。
课堂重建,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科教学、协同教学都是九龙学校“汉堡”课程整合的一个缩影。
“汉堡,因其‘花样翻新、多元整合、合理搭配、不断创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我们的课程整合就借用‘汉堡’文化,创建一种新型整合模式。”市九龙学校副校长周秀萍介绍。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