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讯 棚户区建设怎样了?门源路片区改造进展如何?居民有没有真正享受平抑物价优惠?田间大棚的蔬菜卖得好不好?一系列关乎民生的问题摆在了干部眼前,干部作风扎不扎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究竟成效如何?百姓心中早已有了一本明白账。 从5月底,一堂“区委书记讲党课”拉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序幕,城北区提前组织力量、提前安排部署、提前走访调研、提前谋划统筹的,由区委书记赵宁军带头组成4个调研组深入全区各党(工)委、机关单位、农村、社区,采取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查实找准区级领导干部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及其具体表现,通过建立“周末课堂”、整改台账、周报制度、追究问责、明察暗访、公开接访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学习教育、立规执纪、整改落实、服务群众方面取得实效。 
教育见效:别样的“周末课堂” 三严三实举措创新了区委中心组学习形式,开展了专题领学、专题辅导、实地教育、专题交流等一系列领导干部周末学习活动,掀起“三严三实”的学习热潮。 立足于“严”,周末学习“定心神”。为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在中心组学习和强化自学的基础上,开办了区级领导干部“周末课堂”,利用每周周六上午时间,组织全区区级领导干部开展集中学习,确保领导干部每月集中学习研讨不少于4次,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立足于“实”,详细制定“课程表”。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全区领导干部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计划,建立完善了“中心组学习”“自学”和“周学”制度,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任务分解表,细化了4个学习专题和29项重点学习内容。学习使出“硬招数”。改变以往“台上念文件、台下打瞌睡”的学习形式,采取区领导专题“领学”辅导、组织研讨交流“互学”、邀请专家学者“导学”、走出教室现场“观学”等形式,打造“立体式”和“全方位”的学习机制。 整改见效:求“真”求“广”求“实”
三严三实举措按照“作风现状由群众评价,查摆问题由群众评议的工作思路,全区各区级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问症于民,掀起了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改的热潮。 广纳民智,在全区各层面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活动,对全区县级领导干部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倾听民声,明确每月1日、15日分别为区委书记和区长公开接访日。区委书记带头公开接待上访群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边学边改,做到一个“实”字。目前,全区各区级干部通过自查自纠、上级交办、梳理遗留问题等途径查摆“不严不实”问题115个、民生实事问题9个,目前正在抓紧整改。 立规见效:强化刚性执行 三严三实举措针对“不严不实”问题,区委从建制度、立规矩,强化刚性执行入手,切实保障“三严三实”要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规。 推行“党员代办员制度”,为辖区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包括证照办理、公益服务、投诉受理、生活服务等五大类70余项代(领)办服务,做到主动服务“代劳”、领办心愿“代圆”、矛盾纠纷“代解”,打通了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为全区100余辆公务用车统一安装GPS定位系统,“全天候”实时监管,实行公务用车节假日“封存”制度。在全区12个单位中开展了无任用干部的推荐工作,参与人数达283人次。截至目前,已对9名“无任用推荐”的干部进行了提拔任用。制定出台了《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暂行办法》,围绕推动真抓实干,着力关心关爱干部,提振干部精气神的要求,建立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追究和问责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集中整改。 
服务见效:缩短最后一公里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