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让更多教授回归课堂,上海今年将在8所高校实施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
东方网8月28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教授热衷做科研是因为很容易名利双收,教学却是一项缓慢但又更重要的工作,为了让一流的教授、副教授和优秀讲师回归课堂,激励更多骨干教师给本科生上课,上海有了全新举措。
昨日从上海市教委传出消息,为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从今年新学期开始,上海将在8所高校全面实施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其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为正式试点高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试点培育高校。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激励包括教授、副教授等在内的骨干教师积极投入本科教学,让更多学生受益,助力他们成人成才。经过严格评审,预计2015年上海全市范围内将有更多市属本科高校实施这一激励计划。
激励机制、淘汰措施并举
“本科教学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是大学的神圣使命,是教授天然的职责。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才是好教授。”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如是说。
据王平介绍,上海市教委历来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质量,上海高校现有专任教师40297人(含部属高校),其中:教授7089人、占17.6%,副教授12941人、占32.1%。他们已成为确保本科教育质量的核心师资。近年来,在上海,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人数占比呈上升趋势。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已经达到10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都达95%以上。
为了进一步形成符合上海高校特点的骨干教师为本科生上课的特色做法,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底,上海市教委启动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向21所市属本科高校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各有关高校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骨干教师激励计划,积极开展试点申报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酝酿、修改和完善,截至2014年3月,共有19所学校提交了试点工作申报书。为了科学、公平、公正地做好试点单位遴选工作,市教委组织专家对试点申报学校进行了两轮评审。在第二轮评审前,市教委对学校实施激励计划试点设定了考核观测指标,分为基础性、强制性、发展性、选择性四类观测指标,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填报。其中,将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作为强制性指标,要求学校在试点过程中予以突破,实现相关指标的提升。
经过两轮评审,目前已确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为正式试点高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试点培育高校。对于骨干教师回归课堂,上海既有激励机制也有淘汰措施。
建立并完善坐班答疑制度
在不少大学本科生的印象中,大学四年的讲台上,多是年轻的面孔,有不少是博士刚毕业甚至是在读博士生站在讲台上授课。
这一情况在上海的高校课堂上将会得到改观,“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必须答疑、倡导新晋教师入职的前两三年不能给本科生上主课。”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景泰解析了此次改革计划的主要亮点。
据介绍,上海市此次实施的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包括三大举措:一是强化教学激励,二是考核教师教学绩效和规范教师行为,三是创新和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骨干教师教学激励制度。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以学生和教学为本,改革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完善青年教师担任助教工作制度。为优秀主讲教师配备青年教师担任助教工作,辅助主讲教师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通过实施助教工作制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考核教师教学绩效和规范教师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岗位职责。明确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不同岗位在本科教学中应承担的职责,鼓励教授、副教授多为本科生讲授课程,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主持或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承担指导青年教师、培养助教或师资博士后任务。其中特别强调学校应建立并完善坐班答疑制度(教师为本科学生学习提供辅导答疑)和校内自习辅导制度(教师在自习时间段辅导本科学生学习)。
“教授很愿意回归课堂”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