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山市区风景如画的金牛山公园旁,坐落着一所美丽的校园——市老年大学。走进校园,绿树成荫,草长莺飞,环境优美……校园内每天书声琅琅,歌声嘹亮,琴声悠扬,令人神往。
老有所学、学有所获、学有所乐。近年来,我市老年大学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上级的精心指导下,科学把握“以人为本”教育理论的内涵,以实现健康老龄化为宗旨,不断提高全市老年人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先后获评“省级老年大学先进示范校”和“全省科普宣传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创新管理 让老年人“老有所学”
“太方便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老年大学,不用再坐车跑到市里去听课了。”近日,下初镇段家村老干部段云龙高兴地说。今年,市委老干部局在下初镇和乳山寨镇尝试开设市老年大学镇级分校,为居住在乡镇的老干部、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延年益寿的乐园。
围绕着教学管理,近年来,市老年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实行“政治化建校、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各项工作日益走上规范化管理道路:全面推行“老年大学学员证”和“老干部活动证”管理制度,既有效促进规范管理、实现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又满足了社会需求,扩大了市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与市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除定期更新图书外,老同志还能上网阅览38万册图书;成立学员自主管理委员会,充分调动学员的主体作用,提高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大学与学员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组织部分教学和管理人员到省内办学先进的潍坊市临朐县老年大学、诸城市老年大学进行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交流经验,每人结合自身工作情况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为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丰富学科 让老年人“学有所获”
“谁说年纪大了就不能学跳舞,就不能登台表演了?年轻时没赶上,老了咱可要好好把握机会,再舞一把‘青春旋律’。”市老年大学学员周爱萍告诉记者,“跳跳舞,我都感觉自己变年轻了,身轻气爽精神好!”
在教学过程中,市老年大学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对老同志爱好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目前共开设书法、国画、太极拳剑、英语、电脑、电子琴、电钢琴、交谊舞、健美舞蹈、戏曲、数码摄影、二胡、京胡、声乐等26个专业,有40多个教学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选聘优秀专业人员担任大学专业课教师和教务长,现有的25名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国家一级播音员1人、国家二级演员1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教练员1人,威海市摄影家协会、美术协会、书法协会、音乐家协会会员17人。根据学员对专业的新需求,去年,还新增了葫芦丝、工笔花鸟、启功书法、形体舞蹈等专业。同时,定期举办教学经验和学习交流会,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学员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文体并重 让老年人“学有所乐”
一幅幅刚劲有力的书法,一曲曲婉转悠扬的乐声……若不是经人介绍,记者很难想象这些作品竟出自那些“半路出家”的老学员之手。在这里,书法、绘画、音乐、器乐、摄影、舞蹈等,已经不是老年人打发时间的依托,而且是他们求知学艺、展现自我的有效途径。
为充分展示市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成果和精神风貌,市老年大学每年都会组织系列文体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母爱文化节、庆“七一”、迎国庆、庆新年等文艺汇演,“七一”、“十一”书画摄影展,门球赛、太极拳展示、运动会等活动;近三年,在省、市老干部艺术节上,我市老年大学师生参赛的文艺、书画摄影作品获得100多个奖项;2013年,在全市庆祝撤县设市20周年群众演唱会和“母爱颂”消夏晚会老年大学专场演出上,老年大学师生表演精彩,观看群众热赞如潮。同时,市老年大学社团组织在文化惠民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老年大学师生为骨干组建成立夕阳红老干部艺术团,每年都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和驻乳部队慰问演出50多场次;老年大学书画社积极参与“文化三下乡”活动,每年为社区群众免费写春联、举办书画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舞蹈班、太极拳剑班的师生在市区各广场、小区带头开展广场舞和小区健身活动……
现在,市老年大学已经成为全市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着积极贡献。(田甜 戴瑛玉 李毅)
编辑:天蓝
分享到:
25.7K
【】 【】
乳山网络宣传片

五城联创版小苹果
仁爱乳山·旅游篇

道德模范表彰会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