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凉亭里跟着村里的长辈学习南音 
农家书屋里,大学生郑杰鹏耐心地辅导孩子们学习。 核心提示
一间3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几张简单的桌椅,播放南音的电视机和影碟机,摆满图书和南音乐器的柜子……近日,德化龙门滩镇大溪畲族村响应本社联合有关部门开设“暑期第三课堂”的倡议,在村里的农家书屋为留守儿童开设了“暑期第三课堂”。几位会南音的老人教孩子们演奏南音,返乡的大学生辅导孩子们做作业、看书,农家书屋里,老青少三代其乐融融,令人动容。
记者 黄枫 陈起拓 实习生 林小婷 文/图
青壮年外出打工
留下600老人小孩
大溪畲族村是德化县的一个偏远山村,距离县城40公里,与永春、仙游交界。通往该村的山路可谓十八弯,昨日,我们从泉州出发,走了170多公里,终于来到这个农家书屋。
村里约有2600人,但大多数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留下600多名老人和小孩。暑假一到,小孩们经常跑到乡村小道上嬉戏玩耍,有时还在水池边戏水,存在安全隐患。这让大溪畲族村的村支书兰秋华看在眼里,担忧在心里。
“农家书屋成立于3年前,设在村委会大楼一楼,内有藏书上千本,平时逢周一、周五向村民开放,但前来阅览的人并不多。看到泉州晚报发出开设‘第三课堂’的倡议以及其他村(居)的成功例子后,我觉得我们可以结合别人的经验和本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家书屋,也为放暑假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好去处。”兰秋华说,他想起去年村里买了一些演奏南音的乐器,加上他自己也会演奏南音,便想培训小孩子学习南音。于是,他召集了村里一些会南音的老人,组织孩子们来农家书屋学南音,同时,也请返乡的大学生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第三课堂
大学生辅导功课 老人手把手教南音
农家书屋里,一个帅气阳光的小伙子拿着故事书,正在为3个小朋友讲故事。他叫郑杰鹏,今年刚参加高考,考上了福州大学。今年暑假,他回到大溪村,村里开辟“暑期第三课堂”后,他主动来为小朋友做辅导。“小朋友暑假作业不会做,都会拿来问我。”郑杰鹏说,他想利用空闲时间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而在离农家书屋数百米远的一个凉亭里,几位老人正在教小朋友们演奏乐器。“洞箫应该这样拿,吹气的嘴形要正确,来,再试试。”在郑阿伯的耐心教授下,几个小朋友学得有模有样。今年12岁的张丽萍读5年级,听说村里办起培训南音的课堂,就和小伙伴们来参加了。“现在每天都来学南音,挺有兴趣的。”
村委会主任郑增加介绍,南音培训一般都在下午或晚上进行,目前已有20多名孩子参加。这些乐器平时存放在农家书屋里,但因为书屋不大,为了不影响有的孩子学习,再加上这里空气好,因此有时候南音课程就设在凉亭里。
惠及留守儿童
坚持每年举办
据了解,这些留守儿童暑假时大多由家中老人照顾。现在,每天早上8点多至晚上9点多,村里的农家书屋开放时,老人们就带着孙子孙女过来看看书,或者听听南音。
“虽然我们南音是业余的,不够专业,但是我们能给小孩子带来开心,让他们的暑假变得更丰富。而且孩子们统一在一起学习,有我们看管,更安全。‘暑期第三课堂’为农村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及其父母解决了大难题,非常实用。”兰秋华表示,以后每年的暑期,他们都会将暑期“第三课堂”办下去。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