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教育大臣“取经”中国式教育


翻看日历,已经是2014年末,回首这一年,教育大事件层出不穷。时间未停止流逝,校园“故事”也未停止上演。2014年,高考再出“新花样”,中式教育走出国门,教师收礼设“禁区”,“职业小达人”欢欢闹闹过暑假,家长爱上“家门口的好幼儿园”……抓住年尾,再回头看看,那些2014年教育的“最”印记。
最重磅: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俗称“高考新政”
看点:不分文理、高考成绩“3+三门自主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自主招生高考后进行
9月18日,《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公布,上海作为试点城市,率先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指出本次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语数外”分值不变,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面对此次高考改革,上海市特级校长、原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认为,“这次改革和以往的改革不一样,这不是一次形式化的改革”。以上海、浙江等省市作为试点,为的是实践出可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触及了“育分不育人”这个根本。
最关注:新“中招”政策出台
看点:中职提前批增“中本贯通”,公办高中国际班纳入招生总计划
3月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公布,国际班、“中本”贯通成最大亮点。
今后,中职毕业不再是学业的终点,今年本市首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即中职校直接与本科院校对接,上海中职生将有机会直升本科院校就读。此举可谓打通中职和本科“任督二脉”。“中本贯通”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七年,即中职3年,本科4年。目前,上海已有5所学校参与首批“中本贯通”试点。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表示,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应有相应的培养通道和方法,“中本”贯通是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它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可以说起到了杠杆作用。就如同学生选择文科和理科一样,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理应也是两种不分高低的教育模式。
而公办普通高中国际班今年也首次被纳入本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根据今年的中招政策,公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招生计划单列,纳入本市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招生计划单列,一部分计划纳入本市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另一部分计划可招收非本市中考考生(不纳入本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其计划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国际课程班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0%。
“今年的中招政策对国际课程班招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必将推动未来国际课程班整体格局和生源结构的变化。”在曹杨二中校长王洋看来,今后公办高中举办的国际课程班的学费可能由每学期上万元降低到一千多元,一些品牌好影响力大的公办学校的国际班将更有生命力。
最嘚瑟:英国教育大臣“取经”中国式教育
看点:Pisa测试两度夺冠、中国数学成功秘诀
据报道,今年2月,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率英国教育代表团抵沪,开启中国“取经之行”。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