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上讲台需在“三心”上发力
杨海林: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行政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给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对干部自身而言是一种锻炼,一种促进,也是对才能的一次综合检验。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上讲台给学生上课,关键要在精心、用心、虚心“三心”上下功夫,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形成“事无巨细、真抓实干”的氛围。
领导干部要精心准备,认真备课。“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省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的“关键”,要高度重视授课的重要性,把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做到精心准备、备课详实。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学生思想特点,在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工作基本情况基础上,精心选择大学生群体比较关注的、与他们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使授课内容符合学生“胃口”、贴近学生需求、更加“接地气”,增强“上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领导干部要用心教学,转变角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给大学生群体上课,是对领导干部的一项挑战。领导干部必须放下“官架子”,来一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身心扮演好教师角色。在课堂上,言谈举止要接地气、亲近学生,用“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学中要改变照念稿子、讲官气话、讲客套话的陈旧方式,努力用平实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为学生送去一份“知识大餐”,使授课活动生动活泼、卓有实效。
领导干部要虚心接受,善于总结。毛泽东同志曾语:“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他告诫我们要使自己不断有所进步,就必须学会总结经验。在教学效果反馈中要注重学生群体的意见,从中对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要从讲课中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规律,少走弯路。要主动向学生“开门纳谏”,虚心接受学生的“挑刺”,努力使自己教学在下一次授课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导干部进大学讲课不是暂时的,而是长远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省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把上讲台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历史使命、一种政治责任,始终在精心、用心、虚心“三心”下齐发力,不折不扣地把上讲台这场“大考”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精心烹饪”上台授课这道“家常菜”
陈培浩:从制度设计的初衷看,领导干部上大学讲台“想想都那么美”。就领导干部而言,与其说是“授课”倒不如称之为“测验”,理论功底深不深、政策水平高不高、口才好不好、应变能力强不强,在讲台上都将得到真实检验。对高校学子来说,能够与领导干部“零距离”接触,聆听来自实践最前沿的声音,本就是一次难得的思想福利。从高校来看,此举为思政课带来新风与活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打开了“一扇窗”,为此后多样化尝试提供了基础。
有了好制度,更需要执行的“掷地有声”。要想站稳三尺讲台,领导干部必须用心、用情、用力,确保授课“色香味俱全”,如此方能讲得精彩、展现风采、赢得喝彩。
做好上台授课“这道菜”先要备好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裕的食材是施展手艺的前提。领导干部要想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挥洒自如”,就必须下足功夫、做足“功课”。一方面,要把高校师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彻底吃透、消化,烂熟于心。另一方面,要根据讲授内容制作课件,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文字与影像相结合,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成长相结合,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
做好上台授课“这道菜”还要掌握火候。“火大菜易焦,火小菜难熟”,火候之重要可见一斑。大学生群体个性鲜明、思想活跃,领导干部上台授课时要充分把握其心理特征,多讲具有“草根”气息的“土话”、“网话”,多些平等的交流探讨,少些灌输的高谈阔论。表达观点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讲道理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育引导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或文或白,或雅或俗,或庄或谐,如此方能真正把课讲“活”。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