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外国语学院举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阳光支教”圆满结束。这次为期十五天的支教生活,对支教大学生们来说,不仅是一次锻炼,更带给了他们满满的收获与无尽的感动。
启程:出发只是个开始
7月6日,在外国语学院,支教队员们聚集在一起,商讨即将开展的支教工作及相关事宜。下午两点左右,大巴车载着外国语学院全体支教队员们离开了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向支教地点洛阳市孟津县麻屯镇驶去。
到达支教所在地点麻屯镇上河小学,队员们很快收拾好行李,就开始投入到接下来的招生准备工作中……
招生:不辞辛苦大力宣传
7日,队员们清晨早早起床,开始第一天的招生工作。各队员分工明确,四人一组,各组分别负责宣传、介绍、登记和招生等任务,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和家长前来咨询、报名,一天下来,队员们小有收获,招生工作圆满结束。
教学:上课第一天
8日,是学生们正式上课的第一天,第一堂课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安全教育,各任课老师与同学们初步相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做详细规划。第一天上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积极踊跃,看着那一双双渴望与求知的眼睛,就像是看到了一个个希望。
角色转换:从学生到老师
对于支教队员们来说,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上讲台充当老师这个角色,身份完全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名老师,思想、行为都要按照老师的标准,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经过了几天的教学,队员们一个个都深有感触。“亲身经历过,我才真正体会到老师工作的不易。你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每一个课堂小细节都要考虑到。如果不认真备课就给学生稀里糊涂讲的话,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的误导。”一位支教老师认真地说。老师们每天给学生们批改作业,作业辅导的时候坚持每天进班辅导,和那些学习落后、作业不认真的同学谈心,耐心督促。课下,队员们会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备课,积极为下节课做足准备,每班的任课老师之间都会交流看法,分析各个学生的性格。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到了支教工作中,俨然成了一个个小老师。
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学生们也都有了很大进步。课堂上,老师们用心教学,和学生们互动学习。课堂外,老师们和学生打成一片,做游戏、打羽毛球、踢毽子……队员们已经逐渐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合作:在实践中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队员们由之前的互不相识到现在的打成一片,虽然来到一个新地方,生活各种不便,但队员们还是努力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开展工作。没有床,就打地铺;没有锅,去村民家借。
生活上,做饭实行轮班制,四人一组,买菜、洗菜、做饭、洗碗,各有分工。轮到某一小组做饭时,其他小组的成员还是会争先恐后地跑前跑后,活跃在厨房的各个角落,相信支教结束后,每个人的厨艺都会有所见长。大家一起做饭,做好围在一起吃饭,大家庭的氛围异常浓厚。
“我特别喜欢这种支教生活,它加深了我们大家之间的感情,日后回想起来,都会是最美好的回忆。”一位队员有感情地说。
多彩:素拓、比赛样样有
14日,教育科学学院“沟通无限”夏令营走进我们的“阳光支教”实践队,在此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素质拓展活动,队员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编排了不同的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活动进行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与老师配合互动,一个个跃跃欲试。本次活动主要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引导大家自我总结,感悟从中学到的道理并发表感想。

支教进入第二周,“阳光支教”队的各项活动和比赛也陆续开展,语文组“上河杯书法大赛”,数学组“24点猜猜乐”,英语组“我爱记单词”以及音乐组“上河好声音”,都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精彩与感动。同学们虽然年纪不大但却一个个多才多艺,让老师们一次次刮目相看,为他们的绝美表现连连点赞。“我的学生们是那么地优秀,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是我的骄傲。”一位老师感叹。
结尾:最后一次文艺汇演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