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二共推出80多个校本选修课程和36个学生社团,选修课以生活技能为主

学生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寿司-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蔡敏强摄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岳巍)你在家做过饭吗?
面对这个问题,沈阳一所高中9成以上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答案。
在新学年开始,沈阳市第五中学在高一推出42门、高二推出40门校本选修课,同时推出36个学生社团,校本选修课中就包括家常菜制作、烘焙入门等。
“加汁、火太大了、拿葱花……”
学生“主厨”太忙在做“糖醋排骨”
每周二下午,是沈阳市第五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集中进行校本选修课的时间。
8日,在学校食堂旁边的三个学生专用厨房里,50名学生正分别做着寿司、糖醋排骨和面包。
味道最先出来的是糖醋排骨,17名学生分成四组各自做着排骨,高一三班的陈牮霖正在掌勺,不时喊着“加汁、火太大了、拿葱花……”显然这节课他是“主厨”,旁边有同组同学根据“主厨”指示忙碌着。
因为“主厨”太忙,记者采访了后面负责拌调料和葱姜蒜的女生邱书怡,她说:“每节课我们的分工都不同,但都会轮到做主厨的。”
“做糖醋排骨大概有五步,先焯熟、然后用生抽等调料腌、再用油炸成8分熟、酱汁、收汁。”结束后,陈牮霖端着一盘糖醋排骨向记者讲解做法,很快其他3组的排骨也飘出香气。
教烹饪的是英语老师
“自己平时比较喜欢做菜”
烹饪课的指导老师潘立是高一英语老师,做菜一级棒。
课堂上,潘老师一直在后面告诉学生每一个做菜的细节。
潘老师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选修课程报名,然后学校根据报名人数和场地情况进行分配,自己的《家常菜制作》课每班一名学生。
潘老师介绍:“因为自己平时比较喜欢做菜,就开设了这门课程,今年是开学后的第二节课,第一节课是中秋节之前,做的是传统凉菜,好几个学生学会后还在中秋节跟家人露了一手,分享了自己的作品。”
校长:学生不能只会读书
学校推出82门选修课
今年新学年开始,五中在高一推出了42门校本选修课、高二推出了40门,多与生活技能有关,包括环球美食、手工、家常菜、十字绣、户外生存、生活与健康等。
学生告诉记者,上课什么都不用带,大烤箱、天然气灶等设备,面粉、排骨等原材料甚至洗碗布都是现成的,由学校提供。
校长金巍松介绍,学校开设这些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现在高中生多数时间以学习为主,都变成了“书呆子”,在生活方面缺乏技能,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等。
金巍松说:“不能让学生只会读书,要让孩子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金巍松介绍,因为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每科校本课程每个班只能一名学生参加,最多两名,这样一个班40名学生就有40种技能或知识,等大家交流后,技能和知识就会向更多学生传播。
金校长介绍,学校还将建设汽车模型、汽车驾驶室训练操作台、发动机等,让学生在学校也可以学会汽车维修和保养。
除了校本选修课程,五中还向高一、高二学生推出了36个学生社团,包括舞蹈、美术、音乐、自行车、动漫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调查
学生:能自己煮方便面就已经是“高手”了
虽然报名参加了家常菜、环球美食、烘焙入门等课程,但很多学生在这之前从来没做过饭。
记者对参加上述3个校本课程的50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学习之前在家做过饭的只有4人。更多男生直言,参加这个课就是为了“吃”,能自己在家煮方便面的就已经是“高手”了。
“我比较喜欢好吃的,我自己会做红烧肉。”陈牮霖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做的菜也不多,但一个人在家饿不着。
另外一名女生称,在家做过西红柿炒鸡蛋。记者发现,即便做过饭的学生中,也只是会做几道菜。记者还调查了学生是怎么做西红柿炒鸡蛋的,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是怎么个程序,甚至有的同学连放油都不知道。
同样,潘老师之前也在班级里做过调查,班级40人会做饭的只有一两个。
-观点
家长:学习好了就行,不会让孩子干家务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学生还是很喜欢烹饪的,他们说有成就感,尤其是自己做的菜自己吃或让大家品尝的时候。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