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回顾 一路波折 2012年12月1日,《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在北京鲁迅文学院组织了路遥去世2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路遥文学奖”的想法也在这次纪念活动中被提了出来。 2013年1月8日,以路遥命名的“路遥文学奖”在京宣布启动。该奖发起人高玉涛、高为华各捐出20万元作为“路遥文学奖”的启动资金,在当天启动仪式结束时就已经有77万元的捐款。“路遥文学奖”的发起者之一高玉涛自称是路遥的好友,与他有过3年的密切往来,有大量通信。高玉涛透露:首届路遥文学奖共设长篇、中篇、短篇、散文、诗歌和路遥文学研究等6个奖项,总奖金过百万元,其中长篇小说的奖金会达到50万元以上。奖金全部从社会上募集而来。他说,“路遥文学奖”为纯文学公益性质,旨在倡导文学关注民生和社会底层人群。奖项设置为双年度五年制,即2015年12月3日(12月3日为路遥生日)为首个颁奖日。 但是启动仪式后不久,路遥的女儿路茗茗就公开表态不同意目前设立此奖项,也希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要为这个活动捐款、捐物。 在路茗茗及一些学者的反对声中,今年1月8日,“路遥文学奖开评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举办。随后,路茗茗就通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向媒体发出她给高玉涛、高为华二人的律师函。 路遥家人反对,不少学者批判,路遥文学奖继去年启动之后今年再次引发巨大争议。不过,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路遥文学奖2014年既定的评审工作。4月3日,路遥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第一次评审公告。创办人高玉涛始终认为自己是想为中国文学做点贡献,他在接受采访时也一一回应了各种质疑。作为该奖项的评审观察员,知名评论家、学者解玺璋对高玉涛的认真予以肯定,并希望这一奖项能够办好并一直办下去。 主办方高玉涛不需要家属授权 4月3日发布的第一次评审公告会上,解玺璋、杨乐生、叶咏梅、杨新岚、李野墨等专家评审观察员参与讨论,路遥文学奖的监事王立则、冉劲松等到场监督。经过来自北大、清华等单位评委审定,作家叶兆言的《很久以来》和程小莹的《女红》成为首批推荐作品,将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 针对仍然顶风前行,高玉涛说:“我收到了路遥女儿的律师函,也尊重她的选择,但我们不会放弃这个奖项。”高玉涛说他的初衷很简单,因为喜欢文学的他,对文学的现状很不满意,胡编乱造、脱离现实,让人失望。所以,他希望“路遥文学奖”能面向整个汉语文学写作,坚守现实主义文学信念,鼓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最初路遥文学奖准备设置6个奖项,但后来改为了一个奖项,对此高玉涛表示这正是严谨的表现。“2013年年初提出的只是一个初步方案。”高玉涛解释道,“当时说是设6个大项,但我们要搞出特色,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学水平和实力,长篇小说才能够体现这种宏大课题,其他的不是我们关注的范畴,所以后来就变成一个奖项了。” 对于奖金的变动,高玉涛也给出了他的说法:“路遥文学奖是非常朴实的,不一定要用大奖金砸出去。但奖金我们会逐步提高,也许我们颁奖的时候就提高了,现在9.99万元只是最基本的基数。”路遥家人反对此事,是人尽皆知的,高玉涛觉得:“我们是继承和弘扬路遥的精神,那必然是和他的名字绕不开的,路遥名字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代表着文化的元素,为什么不能用呢?这是一项事业。我们不需要授权。”高玉涛还表示,希望路茗茗担任路遥文学奖监事会主席,尽一点有益文学发展的义务,做一点弘扬路遥无私的文学奉献精神的事情。 观察员解玺璋如果办砸了再批 虽然遭到质疑,但还是有不少学者和热爱文学的人支持高玉涛。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就相信,高玉涛等人热心推动文学的心意应该是真诚的,好作品自然会说话。作为评审观察员的解玺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说,先不用急着质疑,主要是看高玉涛到底能不能办好这个奖。 “他其实很认真,我觉得如果质疑得看他这事办得怎么样,如果他办砸了再质疑,如果他办得很好,就没有必要质疑他了”。对于路遥家属的反对,解玺璋说:“路遥的家属可能有他们的考虑,但高玉涛是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想为路遥做点什么。其实不是为路遥做什么事,他其实是想为当下的文学做一些事。”记者提醒他高玉涛只是一个收藏家,解玺璋表示,“因为他跟路遥从年轻的时候的这种关系,我觉得他的文学观念可能受到路遥的影响,而对当今的文学表现他又很不满意,他觉得已经丢失了路遥的文学精神。他希望通过张扬路遥的文学精神,能够刺激一下当代的文学,我觉得这个想法挺好的”。解玺璋觉得,从路遥文学奖来看,该奖的主旨是鼓励现实主义文学,“而他们所说的现实主义,和政府所提倡的现实主义不是一回事,它是指的批判现实主义,不管年龄,不管职业,只要你的作品真正能够触动现实,我们现在的文学离现实太远了”。他希望高玉涛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它办好,减少外界对他的质疑。本版文/记者 张文艳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