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鹅智酷|研究出品 【研究结论】 1、私厨分享平台的初期产品多为微信公众账号。这些账号通过可读性强的优质内容积累用户、吸引潜在主厨、形成品牌辨识度。 2、不同于大部分O2O服务的主要瓶颈在供给端,现阶段依然小众的私厨平台在供需两端都需要不断挖掘增量市场,担负教育用户、培育市场的责任。 3、国内大部分私厨分享平台聚焦点为消费美食,饭局以“好吃”为基础,但也有少数平台更看重饭局的社交属性。定位的不同将带来运营上的差异。 4、目前私厨分享平台主要依靠佣金和广告获取收入,大部分团队对未来商业模式还缺少很清晰的想法。 序:暗暗发酵的私厨市场 老穆和小穆是住在牡丹园附近一个胡同里的老北京父子俩。小穆是个演奏家,老穆已经退休,父子俩的共同点便是都喜欢研究食材、爱好下厨。不久前,父子俩在自己的小院里支起桌子、摆上碗筷,开始用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招待八方食客。饭局间的老穆非常健谈,餐食也做的颇有诚意:手擀面配上用五花肉炸制2个小时的酱料,十几种菜码都是当季时蔬,餐后甜点是自制酸奶,还有小穆的一次现场演奏,这样一次饭局体验的价格是99元/人。父子俩给自己搭在院子里的这个小餐厅取名为“大叔小厨”。 像“大叔小厨”这样的私厨最近在北京、上海、广州几个城市正暗暗流行起来,而这些私厨的背后少不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私厨分享平台。所谓私厨分享平台可以理解为一个私厨饭局的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它挖掘并整合位于各个城市的私厨资源,定期发布私厨饭局,让食客方便找到他们。私厨分享平台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消除私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并不断挖掘供给端资源——那些愿意为陌生食客做一顿独家美食的寻常人家——从而不断扩大私厨市场的边界。 互联网进入私厨市场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而2015年之后更是有大批创业者涌入。渐渐的,私厨分享平台自身也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其中的一个方向对标“EatWith”的水准和定位,平台发掘和整合的大多为中高端私密饭局。所谓饭局,指的是它带给用户的不仅仅是一顿饭,而是包含美食、社交、文化、娱乐等多种元素在内的一次个性化饭局体验,与Airbnb所提供服务的模式和理念非常接近。对于主人和食客来说,饭局可以成为双方的一个连接点,从而衍生出更多可能性。 2014年8月左右,国内出现了第一批“EatWith模式”的追随者,包括我有饭、EatWithChina(后文简称EWC)、ENJOY(一部分业务)、甚至罗辑思维也做了天使厨房。2015年开始,同类产品大量出现,如隐厨、一味盐、伙力、爱私厨等。大部分平台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在产品逻辑设计和运营上有着相似的方法论,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取舍。企鹅智酷将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产品来分析这个市场。 一、一切从内容出发 1、通过内容积累用户 大部分私厨分享平台的初期产品形态都是微信公众号。开发app的成本限制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传播是一个能够快速积累用户、形成品牌辨识度、吸引潜在私厨host的方式。 得益于中国的饮食文化,与美食相关的内容在微信朋友圈往往容易得到关注和传播,尤其是那些主题有趣、可读性强、配有精美图片的文章。我有饭和EWC都是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从垂直于美食、生活方式的微信公众号出发,通过有趣的内容吸引一批美食爱好者,并以他们为种子用户在公众号上定期推出饭局,再通过种子用户的传播扩大用户群。如果你有一群爱好美食的朋友,那么这种方式会更适合你。比如,我有饭的创始人冯铮在美国读书时曾运营一个叫做“纽约吃货”的微博账号,积累了20万粉丝,这些粉丝中的一部分便快速转化为了我有饭微信平台上的读者和食客。 2、饭局即内容 不仅美食内容要做的好看,商品信息也要做的漂亮,对于私厨分享平台来说,饭局就是它们要售卖的商品。不仅要通过饭局的图片和文案刺激用户产生购买冲动,还要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足以引起用户主动进行传播的兴趣。 因此,大部分私厨分享平台都会让自己的摄影师去host家中为餐品拍摄好看的图片、甚至视频,写下host和他餐厅背后的故事,或者让host讲述一段他的美食理念,即使是针对菜单也做了个性化的设计。这是私厨分享平台为host提供的主要服务之一。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