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的援疆,是500多个与家人万里分别的日日夜夜。临近援疆期满,作为新和二中副校长、丽水援疆指挥部教师组组长周巧慧工作上丝毫没有松懈。5月下旬,她精心组织了第八批第一期援疆教师最后一次集体“公开课”活动。由于她筹备充分、组织到位,5位援疆教师的“最后一课”取得圆满成功。她说:“这一年半虽然做了一些事,但还有不少工作刚刚步入轨道,要抓紧利用剩余的时间,多为新和的教育做点事。”
“贤妻良母”——艰难抉择援疆路
周巧慧来自松阳县第一中学,是学校年级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丽水市第二届数学教学名师。2013年11月初,刚刚忙碌了一天的周巧慧偶然看到一份选派援疆教师的文件。都说“一起当过兵,一起援过疆”,从小性格外向、向往军旅生活的周巧慧产生了去援疆的念头,并“无心插柳”地填报了报名表——试试看,报名援疆的老师都很优秀,还不一定能轮到我呢,周巧慧当时想。可当周巧慧把这件事告诉家人和好友时,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疯狂”的举动。有人说:“你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况且你已经是‘功成名就’了,去援疆职称上、职务上又没‘进步’,为何这么傻?” 对此,周巧慧轻描淡写地回答:“一年半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话虽然这么说,但周巧慧清楚地知道,如果真的去援疆,将会给她的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有部香港电影《女人四十》,讲的是一位职业女性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争取平衡的故事,这恰恰也是周巧慧的真实写照。周巧慧的公婆父母已到暮年,两个女儿刚上高中,丈夫工作繁忙,去援疆无疑是“任性”的。周巧慧援疆后,大女儿“甜甜”曾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从未想过“援疆”这词会这么突然地出现在我人生的字典中,我总是天真地认为妈妈会永远永远地在我们姐妹俩身后,给我们力量与支持……我曾经不解过,也抱怨过,妈妈为什么这么心狠,抛下我们,独自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就在周巧慧踌躇万分的时候,丈夫淡淡的说了一句:“真的选中了你,你就安心去援疆吧,家里万事有我。”丈夫的默默支持让她消除心中的顾虑。2014年2月24日,带着哭红的双眼,告别挚爱的家人,周巧慧和丽水市其他28名干部人才踏上了万里援疆路。
“团队核心”——倾情挥洒“传帮带”
肆虐的大漠风沙中,周巧慧开始了一年半的援疆征程。在新和二中,周巧慧任分管教科研副校长兼高二(3)班的数学教师。从雨水充沛的田园松阳初到干旱少雨的龟兹故里,流鼻血、半夜干咳、失眠,这些被援友戏称为“援疆综合症”的反应,周巧慧一个不漏都得过。面对陌生的环境,尽管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到新和二中上班第一天,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就在周巧慧心中油然而生。“学校连教师改作业用的都是蘸笔,一天下来,手上全被染上红红的墨迹,这让我们这些以前用惯一次性中性笔的援疆教师十分意 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长期以来,新和二中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适合学校的教辅资料更是少之又少。面对学校艰苦的教学条件和稀缺的教学资源,她第一时间投入工作,深入了解学校和师生的需求,围绕我省援疆“传帮带”工作“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目标,结合援疆前的思考和多年担任学校年级组组长经验,很快提出了的 “六个一”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一个考核方案、每学年申报一批课题、每学期开展一次公开课,每月开设一堂专题讲座、每周组织一次学科组活动,帮助每名“徒弟”磨出一堂精品课。“传播理念、帮扶成长、带出队伍”,这既是省、市援疆指挥部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的应尽职责!”周巧慧在教师组会议上掷地有声地说。
授人渔不如授人以渔。根据《新和县援疆干部人才帮带提升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周巧慧双向选择了两个积极向上的年轻教师,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三年发展规划,认真听取他们上课,仔细分析他们的优点与不足。为使教师便于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她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带着两位“徒弟”一起仔细斟酌备课方式、流程、格式。即使下班回到宿舍,她还不忘用QQ 和微信对“徒弟”进行指导。目前《新和县第二中学高中数学导学案》已完成4本,其中1本进入了下一届学生的课堂,实现循环使用。名师出高徒,经过一年半的悉心指导,现在周巧慧的两位“徒弟”都已经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骨干教师。其中吴浩老师在县说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李东军在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师傅在授课方式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她能把握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很好的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周巧慧的徒弟李东军这样说。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