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相信许多业主拿房之后都急于入住,对于装修觉得越快越好,其实在装修的时候如果不慎重选择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甚至掉入一些陷阱。家庭装修中的猫腻真的特别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家装中究竟有多少陷阱是我们不知道的。
装修报价单是大家在家居装修过程中经常会看到的,一份完整的装修报价单须包含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装修预算附件,说明业主各项装修情况。不少装修公司抓住业主朋友们贪图便宜的心里,装修报价总是低开高走,使业主的预算一路飙升。

谨防家装陷阱
装修陷阱有哪些?
第一,报价“低开高走”。例如有的装修报价单里面列举了“铲墙”这一项,后面的报价为“0”。但是等到业主装修进行到铲墙这一步的时候,装饰公司才要求加钱。更有家装公司的报价清单列举的是价格低廉的材料,施工时工人却以此款材料效果不佳为由,要求业主加钱更换所谓的好材料。多个装修项目下来,实际费用总是要比报价高几倍。
第二,施工合同模棱两可。常见的合同陷阱有工艺约定模糊,材料约定品牌不约定等级、型号。将建委的“设计资质”与“施工资质”混为一 谈,或者利用其他公司的资质证书来蒙骗消费者。部分挂靠、承包企业故意漏写“委托代理人”一栏,也不填写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出现问题后推卸责任。

装修合同不能模棱两可
第三,装修材料被调包。据了解,像涂料、大芯板等最容易被调包,“如合同中标明使用质量好、大品牌的乳胶漆,施工人员会将一些便宜的杂牌漆装进旧的名牌漆罐中,也有施工人 员在进场后,将业主选用的产品利用用假冒伪劣产品替换。”个别施工队在采购材料时做手脚,有些以低劣的商品冒充名牌产品,以低价次品充当正品等等。
出现这些家装陷阱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装修藏猫腻暴利是推手。家居装修为何频曝猫腻,这其中,既有商家赚黑心钱的原因,也与监管不力以及业主自身装修薄弱有关。首先是暴利催生。据知情人爆料:“装修的一般流程是,由家装公司在外面找业务,然后再转包给下面的包工头。当包工头接到项目时,已经包含了公司 18%-20%的利润,然后我们根据价目表再往上加15%到20%的利润,这是我们的收入。赚个30%-35%是行业的平均利润,不过我所知道的最狠可以赚到60%”。增项也可获取35%左右的利润。

产生家装陷阱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公司管理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所致。除去家装公司自设的陷阱之外,装修工人也爱给业主下套。像装修材料被调包,装修工艺不到位多是装修人员的个人行为,也从侧面折射出家装公司监管制度存在缺失,才使得装修工人有机可乘。
第三,消费者对装修知识了解较少有关。装修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积累从选料到施工再到监工和验收的知识。大多数消费者对此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装公司/装修工人就是利用这一点,蒙骗消费者。
对于这些家装陷阱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家装猫腻揪不完谨慎防范是关键。家装公司为追求暴利,虚高建材价格,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增项,侵害消费者权益。这既是公司法律意识薄弱的表现,也是公司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家装公司应该明确,企业是面向社会的,企业应该对社会负责,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公司,必定不得人心,是很难长久发展的。
第二,业主本人也可以起到一些监督作用。虽然针对家装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坑害消费者的陷阱,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明确规定增项不得超过装修预算的8%。但是,家装市场仍曝出种种猫腻,可见,政策的制约作用还未真正发挥功效,也从侧面反映出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事实。加紧加快政策的切实落实,加大对家装市场的监督和调控,仍然是规范假装市场重中之重的任务。

如何应对家装陷阱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